【題目】下圖所示地區是我國三大灌區之一,也是我國重要的農業產區、商品糧基地,該流域內的烏梁素海是中國八大淡水湖之一。結合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某灌區示意圖。
材料二 秋澆是該灌區傳統的特殊灌溉制度,一般在10月中旬至11月中下旬進行,是該灌區一年間灌水量最大的一次。
(1)從地理環境的角度分析此地渠道密布的原因。
(2)從地理環境整體性角度分析,秋澆對烏梁素海環境的影響。
【答案】(1)該區域農業發達,生產用水需求量大;該區域蒸發量大,降水量少,農業活動需要穩定的灌溉水源;該區域地勢平坦開闊,便于開挖河渠;此地位于我國中溫帶地區,光照強,晝夜溫差大。
(2)有利:秋澆淋鹽可降低土壤鹽堿度,可以改善灌區土壤肥力結構。
不利:秋澆淋鹽通過排水渠匯集到烏梁素海,使得化肥和土壤鹽類富集于湖泊中造成水體富營養化。
【解析】
(1) 此地渠道密布既是農業生產所需也是這里的自然條件所迫。該區域農業發達,生產用水需求量大;該區域蒸發量大,降水量少,農業活動需要穩定的灌溉水源,因此需要開挖水渠滿足農業用水需求。同時,該區域地勢平坦開闊,便于開挖河渠;此地位于我國中溫帶地區,光照強,晝夜溫差大,這就為大量修建溝渠提供了條件。
(2) 秋澆對烏梁素海環境的影響有利有弊。烏梁素海位于半干旱地區,秋季蒸發量大,土壤鹽堿化隱患大,秋澆淋鹽可降低土壤鹽堿度,可以改善灌區土壤肥力結構。但這里渠道密布,秋澆淋鹽通過排水渠匯集到烏梁素海,使得化肥和土壤鹽類富集于湖泊中造成水體富營養化。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中陰影區域表示某種農業地域類型,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上圖中陰影區域表示的農業地域類型及其特點正確的是( )
A. 水稻種植業——精耕細作
B. 商品谷物農業——機械化水平高
C. 大牧場放牧業——商品率高
D. 混合農業——良性的農業生態系統
【2】影響該區域農業生產的主要自然災害是( )
A. 寒潮 B. 地震 C. 旱澇 D. 泥石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中①~④箭頭表示洋流的流向。讀圖完成下列小題。
【1】【1】關于圖中①~④洋流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 ①洋流的性質為寒流 B. ②洋流反映了該海域8月洋流的流向
C. ③洋流的名稱為赤道逆流 D. ④洋流流經地區的自然帶為熱帶雨林帶
【2】【2】當圖中赤道以北海域洋流流向為②時,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 北回歸線以北地區正午太陽高度達一年中最大值
B. 南非熱帶草原一片枯黃
C. 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勢力強盛
D. 亞歐大陸等溫線向低緯凸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五種外力作用相互關系示意圖,回答下列各題。
【1】下列地貌與①②③④所示外力作用對應正確的是( )
A. 溶洞—① B. 裂谷—② C. 沙丘—③ D. 戈壁—④
【2】沙塵暴發生時,“天昏地暗,日月無光”,造成此現象的外力作用屬于(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河流發育示意圖.河流橫斷面①②③分別是河流上的a.b.c三點中的某一點,回答下面小題。
【1】河流橫斷面①②③與a.b.c對應正確的是( )
A. a--② B. b--① C. c--③ D. d--③
【2】若圖示的區域位于20°N附近,河流兩岸地質條件相似,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 河口附近的島嶼更容易和e岸相連
B. a、b、c三處適合興建水電站的是c處
C. a河段以沉積為主,b河段以侵蝕為主
D. c河段附近地區易發生滑坡、泥石流災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中A地氣壓較B地氣壓高,線段AB為槽線。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當槽線AB向甲地移動,經過甲地時,可能帶來的天氣狀況是( )
A. 陰雨,氣壓升高
B. 陰雨,氣壓降低
C. 晴朗,氣壓升高
D. 晴朗,氣壓降低
【2】若此天氣系統位于北半球,當該天氣系統活躍季節,下列現象可信的是( )
A. 長江中下游高溫肆虐
B. 長城內外層林盡染,紅葉正濃
C. 天山山麓放牧正當時
D. 華北正忙于種植小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廣州交通大數據統計圖,回答下面小題:
【1】據圖分析每日凌晨3點左右仍有5000多的乘客選擇航班的主要原因是
A. 飛機晚點 B. 凌晨交通擁堵輕,去機場方便
C. 乘客轉機 D. 凌晨航班價格相對便宜
【2】下列對機場乘客整體年齡水平高于火車站及客運站的原因表述正確的是
A. 飛機安全性差,年齡較低的人群不愿意乘坐
B. 機票價格貴,年齡較大人群收入都高
C. 汽車火車易擁堵,年齡大的人群不愿乘坐
D. 飛機快捷,旅途所花時間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下面兩圖為某大城市1949~2002年發展統計圖。
材料二 下圖為該大城市城市中心與郊區平原的數據比較圖。
(1)據材料一描述該大城市的發展特征。
(2)據材料一中的下圖,說明該大城市發展對郊區農業的影響。
(3)運用水循環的知識分析該大城市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解決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不同區域形成的因素不同,區域特征相差也很大,結合中國政區圖,回答下列各題。
【1】甲區域和乙區域相比,氣候的差異是( )
A. 甲區域生長期較長 B. 甲區域降水較少
C. 乙區域大陸性較強 D. 甲區域高溫多雨
【2】符合乙區域土地條件特點的是( )
A. 耕地中旱地所占比重大
B. 人口稠密,耕地較為集中
C. 人均耕地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D. 廣泛分布在此地區的水稻土是有機質含量較高的土壤
【3】丁省與丙省相比( )
A. 勞動力資源豐富
B. 陸地交通便捷
C. 第一產業的比重小
D. 第三產業比重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