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地球自轉產生的地理現象:晝夜交替、地方時差、沿地表水平運動物體的偏移.
地球公轉產生的地理現象: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和晝夜長短的變化、四季的更替和五帶的劃分.
解答 解:(1)從圖中可以看出A春分日B夏至日C秋分日D冬至日,太陽直射點從赤道向北加歸線移動,方向向北,范圍0°-23°26′N.
(2)①地為晨線,晨昏線上太陽高度為0°.
(3)地球由C轉到D的過程中太陽直射點由赤道向南移動到南回歸線,10°S正午太陽高度先變大-最大(直射時最大)-變小,晝夜長短變化是由晝夜平分--晝逐漸長-最長,夜逐漸短--晝最長夜最短.
(4)D轉到A的過程中,由冬至到春分,太陽直射點由南回歸線到赤道,地球表面極晝現象的變化范圍南極圈內向南逐漸減小至南極點,范圍由最大到0.
(5)南極點為中心的日照圖為南半球,地球自轉為順時針,南極圈內為極晝.
故答案為:(1)向北; 0°-23°26′N.
(2)0°.
(3)正午太陽高度:先變大-最大-變小;晝夜長短:晝夜平分--晝逐漸長,夜逐漸短--晝最長夜最短.
(4)極晝范圍由南極圈內向南逐漸減小至南極點.
(5)
點評 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了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解題的關鍵是從圖中獲取信息并調用相關知識進行解答.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風電場風機主要面向東方 | |
B. | 農牧業高度發達,農牧結合,以牧為主 | |
C. | 旅游業在丹麥服務行業中的地位逐年下降 | |
D. | 海、陸、空交通發達,商船主要從事國內運輸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7月1日 | B. | 1月1日 | C. | 10月1日 | D. | 4月1日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大量農村勞動力閑置 | |
B. | 1984年,國家放寬對農民進入小城鎮落戶等政策 | |
C. | 城鄉和地區之間巨大的收入差距 | |
D. | 城市生活水平高,有較好的學習、醫療條件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與日平均距離(百萬千米) | 質量 | 體積 | 自轉周期 | |
地球 | 149.6 | 1 | 1 | 23時56分 |
火星 | 227.9 | 0.11 | 0.15 | 24時37分 |
A. | 距日較近 | B. | 自轉線速度比地球小 | ||
C. | 表面均溫比地球高 | D. | 自轉角速度比地球大得多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①③ | B. | ②③ | C. | ③④ | D. | ②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