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讀下圖及歐洲部分圖(瑞士簡圖),回答下列各題。
【1】下列關于德國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北部沿海人口密集
B. 地形地勢呈階梯狀分布
C. 南部河谷地帶以常綠闊葉林為主
D. 南部以特大城市為主
【2】圖中甲與乙兩河流相比,甲河流下游( )
A. 航運價值更大 B. 汛期集中在冬季
C. 河流徑流季節變化大 D. 以冰川融水補給為主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我國自然帶分布圖”,回答下列11-12小題。
【1】【1】圖中B-C-D-E自然景觀呈現出明顯的差異,導致這種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A. 光照 B. 熱量
C. 水分 D. 土壤
【2】【2】圖中A地區所處緯度較低,距海近,水熱充足,河流流量大,植被以常綠闊葉林為主,這些特征體現了該地區自然地理環境的
A. 區域性 B. 整體性
C. 周期性 D. 差異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臺灣天然溫泉分布眾多,主要原因是這里處在
A. 太平洋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的消亡邊界 B. 太平洋板塊與歐亞板塊的消亡邊界
C. 太平洋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的生長邊界 D. 太平洋板塊與歐亞板塊的生長邊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示意1970年至2040年我國勞動人口的增長變化(含預測)。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1】我國勞動人口數量最多的年份大約是( )
A. 1980年 B. 2000年 C. 2015年 D. 2025年
【2】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勞動人口一直維持低增長甚至向負增長轉變的原因是( )
A. 少年兒童人口數量大幅增長 B. 老年人口數量大幅增長
C. 勞動年齡人口的死亡率升高 D. 出生率長期處于較低的水平
【3】2015~2025年我國勞動人口數量的變化將會造成( )
A. 人口總數減少 B. 老齡人口增加
C. 企業用工成本上升 D. 少兒比重上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下列資料和洞庭湖水系變遷圖,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洞庭湖水系變遷圖
材料二:清代初年,洞庭湖面積約6000平方千米,是我國第一大淡水湖。然而洞庭湖水域的泥沙淤積非常嚴重,到20世紀末,面積僅剩下2625平方千米。
“洪水一大片,枯水幾條線”,大片濕地的消亡使洞庭湖的洪澇災害日趨嚴重。近50年來,洞庭湖經歷了35次水災,尤其是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洪水接二連三地肆虐洞庭湖兩岸。1996年7月的洪水,直接損失近500億元。近幾十年來,洞庭湖有效蓄洪能力急劇下降。1954年能蓄水314億立方米,1983年能蓄水187.4億立方米,1998年只能蓄水170億立方米。
(1)根據材料說明洞庭湖發生了什么變化?產生了哪些生態問題?
(2)引起該現象的主要自然原因和人為原因有哪些?
(3)要改變這種狀況,當前應采取哪些主要措施?
(4)洞庭湖平原是我國重要商品糧基地之一,分析其有利自然條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我國部分地區某年的人口資料圖,回答問題。
(1)圖示省、市、自治區中,死亡率最高的是 ,最低的是 。
(2)圖示省、市、自治區中,每年凈增加人口最多的是 ,最少的是
(3)對比人口出生率與自然增長率的地區差異性,說明經濟發展水平與人口出生率的關系是 ;與人口自然增長率的關系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是洋流流經某中低緯海區的海水等溫線圖,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 ①南半球暖流 ②北半球暖流 ③南半球寒流 ④北半球寒流
B. ①南半球寒流 ②北半球寒流 ③北半球暖流 ④南半球暖流
C. ①北半球暖流 ②南半球寒流 ③北半球寒流 ④南半球暖流
D. ①北半球寒流 ②南半球暖流 ③南半球寒流 ④北半球暖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2017“一帶一路”產業合作高峰論壇5月28日在上海舉行,論壇主題為“新動力,新格局,新發展”,讀“一帶一路”示意圖,回答下列各題。
【1】“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自然景觀的變化主要體現的地域分異規律是()
A. 從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規律 B. 從沿海到內陸的地域分異規律
【2】上海與鹿特丹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上的重要城市,關于兩地的說法正確的是()
A. 鹿特丹的植被類型為亞熱帶常綠硬葉林 B. 上海冬季氣候特點為寒冷干燥
C. 鹿特丹全年盛行西南風 D. 上海的植被類型為溫帶落葉闊葉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21世紀以來,珠三角經濟區產業競爭優勢逐漸喪失,面臨產業結構調整的巨大壓力,而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正不斷承接珠三角經濟區的產業轉移。讀北部灣經濟區和珠三角經濟區示意圖,回答下面小題。
【1】21世紀以來,珠三角經濟區產業競爭優勢逐漸喪失,主要體現在( )
①外向型經濟比重大大降低 ②科技優勢較長三角不明顯
③國家政策優勢不再明顯 ④輕工業實力大大減弱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2】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承接珠三角經濟區產業轉移的有利條件為( )
A. 毗鄰港澳,地理位置優越 B. 重工業和機械制造業發達
C. 勞動力成本和土地價格低 D. 地形和氣候條件比較適宜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