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圖示意部分無風帶和盛行風帶分布。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1】①②無風帶 ( )
A. 氣候特征一致 B. 垂直氣流方向相反
C. 天氣狀況近似 D. 形成原理相同
【2】③④盛行風 ( )
A. ③可能給我國西南地區帶來豐富降水
B. ④是東南信風越過赤道偏轉而成
C. 受④影響,南亞海鹽生產進入旺季
D. ③④都隨太陽直射點移動而出現南北移動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某區域產業鏈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該產業鏈的形成體現了
A. 不同工序的生產協作 B. 商貿聯系
C. 零部件工廠的聯系 D. 產供銷一體化體系
【2】從工業布局角度看,該產業鏈最適合位于下圖中的
A. 工業區A B. 工業區B
C. 工業區C D. 工業區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結合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孟加拉國位于南亞東北部的三角洲平原上,平原占全國土地面積的85%,少量丘陵地帶主要位于東、北部邊緣,山地極少;孟加拉國河道縱橫密布。下左圖為南亞地區圖,下右圖為盂加拉區域圖。
材料二:孟加拉首都達卡的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
(1)依據以上圖文資料,結合水循環相關環節列舉三項該國洪澇災害多發的主要原因。
(2)結合以上材料歸納達卡的氣溫特征并解釋原因。
材料三:恒河平原是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地區之一。孟加拉國廣泛種植深水稻,種植過程精耕細作,單產較高。深水稻一般生長在1~6米深的水中,根莖長。其修長的莖能為魚類提供良好的棲身場所。
(3)據圖文材料分析恒河平原發展深水稻種植的原因。
材料四:中國與孟加拉國攜手共筑“夢想之橋”帕德瑪大橋于2015年正式開工。孟加拉國工業十分落后,全境少有山地,大橋選址所在地遍地淤泥、粉砂,大橋采用鋼骨架結構,且需要大量水泥、石塊等建筑材料。
(4)綜合以上圖文材料分析帕德瑪大橋建設中需克服的不利條件。
材料五:與馬爾代夫一樣,夏威夷群同樣屬于“散落在大洋中的珍珠”,由8個大島和多個小島以及環繞在小島附近的島礁組合而成,為世界著名休閑度假、文化體驗、海洋觀光、運動探險等旅游活動中心地之一,下圖為夏威夷群島地區示意圖及局部放大圖。
(5)分析夏威夷群島成為世界著名旅游活動中心地之一的優勢條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人們在選擇工作及居住地時多受就業機會、治安、文化生活及自然環境等所影響。左圖是針對美國大學生的居住及工作地選擇,抽樣調查結果所繪制的“偏好指數”空間分布圖。右圖為g域人口年齡結構圖。讀圖回答下題。
學生探究了影響各地“偏好指數”及g城人口結構的原因,下面說法不正確的是
A. 甲區“偏好指數”偏低的主要原因是冬季氣候干冷及就業機會不多
B. g城市風光明媚,觀光休憩設施完善,吸引大量老年人口遷入
C. 年輕人對K區域比較偏愛的原因的是該地區礦產資源豐富
D. b地“偏好指數”高主要受惠于信息業等高科技產業的發展與聚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近年來,我國一些行業有外資流出現象,且集中在制造業。從外資流出方向看,跨國巨頭多選擇將工廠迂回本土或遷往東南亞一些國家,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遭遇挑戰;下表為制造業中部分離開中國的公司、行業、離開原因及流向表,據圖表資料,回答下列各題。
【1】國外制造業大量外資流出中國的主要原因是
A. 國內制造企業的崛起與超越 B. 中國對外資企業的政策打壓
C. 工資水平上升提高了企業的生產成本,使利潤減少 D. 中國環境污染不斷加劇
【2】下列最不可能屬于東南亞成為一些國家制造業遷離中國后的首選去處的原因的是
A. 東南亞國家給予跨國公司更優惠的政策
B. 農業資源、礦產資源、土地資源豐富且價格低廉
C. 勞動力價格比中國低
D. 生產經驗豐富,生產技術水平高于中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是我國兩個重要城市群,閱讀兩三角洲簡圖,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各題。
(1)兩三角洲地區工業化的快速發展導致酸雨危害嚴重,減少這些酸性氣體排放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2)與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相比,珠江三角洲城市化過程中出現了城市等級體系不合理、城市產業結構趨同等問題,請你提出解決這些問題的合理措施。
(3)伴隨長江三角洲地區工業化、城鎮化進程,該地區農業應如何發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該圖是某地的等高線地形圖(單位:米)。圖中最粗線內的范圍在圖上的面積約為6平方厘米,而其實際地表面積約為15 000平方米。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下列選項與這幅圖的比例尺最接近的是( )
A. 1∶1 000 B. 1∶5 000
C. 1∶25 000 D. 1∶50 000
【2】某旅行團沿圖中景觀大道登山和下山觀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登山觀光沿圖示景觀大道總體向正東方向
B. 在丁地俯視的人們能看到位于正北方的甲地
C. 在丙地人們發現東邊的山地比較高
D. 從丙地回到丁地一直是向正南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有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回答下列各題。
【1】若圖中M表示我國某縣2006年農產品產值構成(其中a為表示花卉,b表示蔬菜水果,c表示糧食),則影響該縣農業發展的主要區位因素是( )
A. 地形和氣候 B. 土壤和水源 C. 市場和交通 D. 政策和勞動力
【2】該縣在“十一五”規劃中提出大力發展“都市農業”,以下適合其發展的是( )
A. 觀光農業 B. 商品谷物農業 C. 熱帶種植園農業 D. 水稻種植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學校地理興趣小組設計并進行了如下實驗,據此回答下面小題。
【1】該實驗的主要目的是測試
A. 溫室效應 B. 熱力環流 C. 海陸熱力差異 D. 風的形成
【2】下列地理現象的成因與該實驗原理相同的是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