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問題。
柴達木盆地是巨大的山間斷陷盆地,曾經是一片汪洋大海。今天的柴達木盆地氣候以干旱為主要特點,氣溫變化劇烈。下圖為柴達木盆地局部區域圖。
說明柴達木盆地夏季氣溫日變化劇烈的原因。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寧夏部分地區示意圖,回答下列各題。
【1】寧夏是我國土地荒漠化嚴重的地區之一,圖中Q地區的荒漠化主要表現為
A. 土地沙化 B. 土地石漠化 C. 水土流失 D. 土壤次生鹽堿化
【2】R地土地荒漠化不同于Q地的主要原因是
A. 過度樵采 B. 沒有山脈對風沙阻擋 C. 過度開墾 D. 水資源的不合理利用
【3】R地治沙措施中,草方格的主要作用是
A. 增加土層腐殖質,有利于植物生長 B. 截留水分,降低沙層含水量
C. 增加地表粗糙度,削減風力 D. 方格定位,便于栽樹整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區域的發展一般可分為三個階段:初期階段、成長階段和衰落階段。初期階段主要表現為以傳統農業為主體,成長階段可分為工業化階段和高效益的綜合發展階段。結合下圖,回答以下下面小題。
【1】在區域發展的初期階段,下列關于區域內產業結構及產業特征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第二產業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產業表現出加速發展的趨勢
B. 傳統農業占較大比重,工業化處于起步階段
C. 工業化的起步源于本階段科技的創新
D. 人地關系的不協調已表現得比較明顯
【2】圖中A,B,C各點分別代表區域發展不同時期的產業結構特征。從區域發展的過程來看,其正確的順序是( )
A. A—B—C B. B—C—A
C. C—A—B D. B—A—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世界某區域圖,圖中緯線L1地球表面自轉線速度大約是1300千米/時,緯線L2地球表面自轉線速度大約是1320千米/時。讀圖回答下面小題。
【1】圖示區域大部分位于
A. 北半球中緯度 B. 北半球低緯度
C. 南半球中緯度 D. 南半球低緯度
【2】圖中a、b兩點緯度相同,但地球自轉的線速度明顯不同,原因是
A. a點地勢高,自轉線速度大 B. b點地勢低,自轉線速度大
C. a點地勢低,自轉線速度大 D. b點地勢高,自轉線速度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沙撈越是馬來西亞最大的州,其森林、石油資源豐富,但經濟較落后。下圖示意“沙撈越地區簡圖”,完成下列各題。
【1】與拉讓河相比,巴蘭河
A. 流速快 B. 航運發達
C. 徑流量大 D. 受咸潮影響小
【2】巴蘭河河口無沖積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位于盛行風的背風坡,降水量少 B. 植被覆蓋率高,泥沙含量少
C. 海面風浪小,海水侵蝕作用較小 D. 地形平坦,支流匯入少
【3】目前為促進沙撈越地區經濟持續發展,下列措施中最可行的是
A. 發展石油加工業 B. 填海造陸種植糧食
C. 發展觀光旅游業 D. 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為四種人口增長模式統計圖.回答下列各題。
【1】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所屬的人口增長模式分別為( )
A. 甲和乙B. 乙和丁C. 丙和乙D. 乙和丙
【2】造成乙類型國家人口自然增長率較高的主要因素有:( )
①需要多生子女幫助從事農業生產 ②工業化、城市化水平提高
③醫療衛生事業進④人們受教育水平高
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1956年的一幅漫畫《兩把尺》(畫中字:“奶奶的尺——量布做新衣。阿姨的尺——測量祖國,建設社會主義。”該漫畫反映了
A. 社會主義建設以工業化為中心
B. 女性成為國家建設的重要力量
C. 人民公社化運動蓬勃發展
D. 城鄉差別發生根本性改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西遼河流域,位于內蒙古自治區東部,被譽為“內蒙古糧倉”。自1980年以來,西遼河流域的地表水斷流現象時有發生。1998—2000年的強拉尼娜事件,導致西遼河流域十余年的干旱。科研人員通過科學手段與降雨資料,重構了1980年以來西遼河流域的地下水的變化模型,并經過實地勘測后得出下圖。據圖文資料回答下面小題。
【1】據圖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1998年以前,地下水儲量波動增加
B. 1998年以后,地下水儲量持續減少
C. 模型重構與水井實測差別巨大
D. 根據模型重構,2005至2011年該地區地下水儲量虧損日益嚴重
【2】關于該流域1998年之后地下水儲量變化的原因,敘述不正確的是
A. 地表水減少,下滲補充減少
B. 氣候異常變化,蒸發加劇
C. 農業發展導致地下水持續開采
D. 人口激增,用水增多
【3】為了解決該流域水資源問題,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A. 退耕還林,涵養水源
B. 在內蒙古自治區內實行西水東調工程
C. 糧食生產中推行節水技術
D. 人工增雨,增加大氣降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是塔里木盆地南緣綠洲附近的約特干古城遺址某處地層剖面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約特干古城遺址的文化層被埋藏在地下的原因有
①海浪帶來的泥沙沉積 ②河流帶來的泥沙沉積 ③周圍風沙的沉積 ④冰川帶來的冰磧物堆積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2】根據該地層剖面圖,可推知約特干古城遺址自然環境變化的特點是
A. 距今6000年以前氣候穩定不變 B. 距今2000年以來沉積速度加快
C. 距今8000年以來濕潤期大于干旱期 D. 距今約4000年開始出現綠洲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