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圖“我國人均耕地變化圖”,完成下列題目:
(1)從人均耕地變化曲線看,我國的人均耕地面積在日趨________,這一趨勢若不能得到有效地緩和,按1965~1975年的速度發展,大約在2030年,我國人均耕地將趨近于________。
(2)造成這一現狀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3)我國可以開墾的荒地已經不多了,主要分布在________和________等省,我國土地利用類型中面積最大的是________(林地或草地)。
(4)當前,我國耕地不但在數量上減少,其質量也不斷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013
目前我國人均耕地僅有1.43畝,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40%。近7年來,全國耕地減少了1億畝。其中1 300多萬畝是有灌溉設施的優良田。下圖為近年來耕地減少的因素構成圖。讀圖,回答(1)~(2)題。
(1)下列現象的發生會對耕地造成直接危害的是
[ ]
①全球氣候變暖 ②水土流失 ③赤潮 ④沙塵暴
(2)下列行為違背科學發展觀的是
[ ]
①占用基本農田,種植經濟林和果樹,以增加農民的收入
②在低濕澇洼地挖魚塘,筑臺田,充分利用水土資源
③城市開發區的規模不斷擴大,數量不斷增多 ④建立以綠洲為中心的生物工程防護體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目前我國人均耕地僅有1.43畝,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40%。近7年來,全國耕地減少了1億畝。其中1 300多萬畝是有灌溉設施的良田。右圖為近年來耕地減少的因素構成圖。讀圖完成(1)~(2)題。
(1)下列現象的發生能對耕地造成直接危害的是
①氣候變暖 ②水土流失 ③赤潮 ④沙塵暴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下列行為違背科學發展觀的是
①占用基本農田,種植經濟林和果樹,以增加農民的收入 ②在低濕澇洼地挖魚塘,筑臺田,充分利用水土資源 ③城市開發區的規模不斷擴大,數量不斷增多 ④建立以綠洲為中心的生物工程防護體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單選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2008年以來,糧食危機席卷全球,糧食安全問題凸顯。讀下列材料,回答相關問題。
![]() |
材料二:我國中長期糧食消費預測表
我國中長期糧食消費預測表
項目 | 2010年 | 2020年 | 2030年 |
人口(億人) | 14.42 | 15.47 | 16.00 |
糧食總消費量(億千克) | 6056 | 6838 | 7360 |
人均糧食需求量(千克) | 420 | 442 | 460 |
(1)從材料一可以看出,1955―2006年我國的人均糧食產量總體趨勢為 ,主要原因有 。(雙項選擇)
A.人口總量下降 B.耕地面積減少 C.水利設施建設 D.農業科技發展
(2)材料一圖中顯示我國糧食生產穩定性 ,導致這種現象的最主要自然原因是 。(單項選擇)
A.地質災害頻繁 B.全球氣溫變暖 C.夏季風強弱不定 D.冬季低溫嚴重
(3)材料一有兩個波幅變化顯著階段,依次是 和1996―2003年,其中后一個階段波幅大的主要原因是 (雙項選擇)。
A.人口增長速度加快 B.農業科技投入加大
C.生態退耕,耕地面積減少 D.農業結構調整
(4)依據材料二反映出我國糧食中長期消費的兩大趨勢分別是 、
,出現這種趨勢的主要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長江三角洲(圖一)位于30°N附近,地處我國東部沿海中部,長江入海口。松嫩平原(圖二)大致位于43°N至48°N之間,我國東北地區中部。讀下圖,完成2 ~6題。
2、長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這兩個區域在自然地理環境上存在的差異有( )
(1)工業基礎的差異 (2)礦產資源條件的差異
(3)氣候條件的差異 (4)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
A.(1)(4) B.(1)(3) C.(2)(4) D.(2)(3)
3、近年來,長江中下游平原作為全國“糧倉”的地位讓位于東北平原的原因是( )
A.人口城市密集,人均耕地少 B.農業走向專業化、機械化
C.糧食商品率高 D.全球變暖
4、長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在地理位置方面的共同點是( )
A.都臨海洋 B.都處在大河的入海口
C.同屬地勢平坦的大平原 D.同在北半球中緯度地區
5、地理環境對松嫩平原農業生產的影響,正確的是( )
A .水熱條件好,種植棉花、甜菜 B.一年兩熟到三熟
C .西部草原分布廣,發展了畜牧業 D.湖面較寬,水產業較發達
6、長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在氣候條件方面的差異主要體現在( )
A .長江三角洲降水充沛,松嫩平原降水稀水
B.長江三角洲熱量充足,松嫩平原熱量不足
C.長江三角洲氣候雨熱同期,松嫩平原雨熱不同期
D.長江三角洲光照充足,松嫩平原云量多,光照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