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該山最可能位于15°N附近 | B. | 1月份在380米以下呈現逆溫現象 | ||
C. | 7月氣溫遞減率低處比高處大 | D. | 該山山頂有永久積雪 |
分析 近地面大氣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通過吸收地面長波輻射而使大氣增溫,即為大氣溫度的直接熱源是地面,故高度越高越遠離地面,溫度越低.即為近地面大氣溫度隨高度升高而遞減.大氣又將一部分熱量返還給地面,對地面具有保溫作用.
解答 解:由題可知,該山海拔為1200米左右,該山的不同高度,1月和7月的氣溫遞減率是不一樣的,且1月份大約在380米以下的地方出現了隨著高度增加氣溫上升的現象,即逆溫現象;7月份山頂的氣溫大于0℃,不可能有終年積雪.
故選:B.
點評 本題以我國某山1月和7月平均氣溫垂直分布圖為背景,屬于知識性試題,考查了學生讀圖用圖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大氣的垂直分層及影響.解題時應注意對課本知識的把握.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①環節是水汽輸送,中緯西風是其主要動力 | |
B. | ②環節是降水,主要集中在春、秋季節 | |
C. | ③環節是地表徑流,徑流量季節和年際變化大 | |
D. | ④環節蒸發的水汽,大部分被輸送到陸地上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①② | B. | ②③ | C. | ①④ | D. | ②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是地球上北極地區進行科學考察的黃金季節 | |
B. | 地球處于近日點附近,公轉速度較快 | |
C. | 我國從南向北白晝變短,黑夜變長 | |
D. | ②是太陽系中距離太陽、地球最近的大行星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