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讀圖文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紅色荒漠”是指在我國南方紅壤分布區的土地荒漠化問題,這些地區的地形以丘陵及山區為主,植被覆蓋率在30%以下。
材料二 “紅色荒漠”形成機制示意圖。
(1)上圖中字母表示水土流失、人口增加、濫伐森林、高溫多雨等條件,請寫出各個字母所代表的含義。A_________B________ C________D__________。
(2)南方地區“紅色荒漠”造成哪些不利影響?__________。
(3)填表比較:南方地區的“紅色荒漠”問題與其他地區生態問題的形成原因和治理措施。
【答案】(1)人口增加 高溫多雨 濫伐森林 水土流失 (2)表層土壤流失,土地生產力下降,糧食減產;地表變得崎嶇不平;淤積下游河道和湖泊(任答兩點即可)(3)
【解析】整體分析:根據箭頭表示的因果關系,分析代表的地理事物。南方地區“紅色荒漠”的影響,主要從土壤、地貌、含沙量、生態環境等方面分析。荒漠化共同治理措施是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調整土地利用結構。發展農業技術。植樹種草,恢復植被。
(1) 根據箭頭方向,A導致人均耕地面積減少,表示②人口增加。B形成地表徑流加劇等,表示④高溫多雨。C是人均耕地減少的結果,表示③濫伐森林。D形成的紅色荒漠,表示①水土流失。所以是A②、B④、C③、D①。
(2)南方地區“紅色荒漠”的影響,主要從土壤、地貌、含沙量、生態環境等方面分析。造成表層土壤流失,土地生產力下降,糧食減產。流水侵蝕,地表變得崎嶇不平。河流含沙量大,淤積下游河道和湖泊。植被退化,生態環境惡化。
(3) 西北地區的荒漠化,自然原因是氣候干旱,降水少。南方地區的“紅色荒漠”形成原因是降水量大,多暴雨。黃土高原 的水土流失,自然原因是土質疏松。共同治理措施是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調整土地利用結構。發展農業技術。植樹種草,恢復植被。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某區域經緯網圖(圖中箭頭表示地球自轉方向),回答下列各題。
【1】②地的地理坐標是( )
A. (40°N,20°W) B. (40°S,20°E)
C. (40°S,20°W) D. (40°N,20°E)
【2】關于圖中各點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①地位于中緯度 B. ③地位于東半球
C. ①地位于④地的東北方 D. ①②線段的實際長度小于②③線段的實際長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地理——選修4:旅游地理】
篁嶺(下圖)是美麗的山居村落,位于婺源東北部。篁嶺因“曬秋”聞名遐邇。當秋日的陽光把曬樓喚醒的時候,一家家曬樓把鮮紅的辣椒,翠綠的豆角,金黃的玉米、稻谷、黃豆……曬起來,讓整個山村變成色彩斑斕的畫卷。篁嶺人家“曬秋”沒什么講究,趕上什么就曬什么,恨不得把整個秋天的收獲都曬起來。
分析“篁嶺曬秋”的旅游價值及開發的有利條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是我國某地區農業生產模式圖。讀圖,回答下面小題。
【1】圖示農業模式最可能出現在( )
A. 長江中下游平原 B. 四川盆地
C. 雷州半島 D. 華北平原
【2】本區已改造的農業區位因素主要是( )
A. 熱量和土壤 B. 地形和水分
C. 光照和濕度 D. 積溫和降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據報道,2015年我國大豆70%依賴進口。中國油脂壓榨企業對進口大豆的利用量越來越多,部分原因如下表所示,分析表中數據完成下面題。
【1】我國大豆的生產成本和裝運成本都較高,主要的原因是( )
①我國的大豆種植業為小農經營,規模小、機械化水平低
②我國各平原區都不是最適宜大豆生產的地理區域
③我國大豆產、供、銷社會化程度低
④我國的交通運輸較美國、巴西等國落后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2】對我國大豆產業發展的合理建議有( )
①為謀求利益最大化,我國可以不種植大豆,而全部利用質優價廉的進口大豆
②延長大豆產業鏈條,增加大豆產品的附加值
③完善大豆科研、生產及推廣體系,擴大高出油率大豆的種植面積
④在長江中下游地區擴大大豆種植面積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①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珠三角工業轉移示意圖,完成下列各題。
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工業主要轉移到粵東、粵北、粵西等,偏遠地區,以轉移勞動、資源密集型工業為主。
(1)簡述珠江三角洲地區工業為什么要發生轉移。
(2)簡述珠江三角洲地區工業轉移對轉出區和轉入區的意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冰塔林(如下圖 )是一種罕見的珍稀的地貌景觀。由于冰川各部分運動速度的不同,或下墊面的變化,在冰川表面造成一些裂縫和裂隙,近乎直射的太陽光穿過這些裂隙深處,加深這些裂隙,也使得冰塔林變得更高。冰塔林的變化為全球氣候變化提供了有力的佐證,地球某地的冰塔林已經退縮到海拔5800 米的高度。據此完成下列各題。
【1】下列地區能夠看到冰塔林景觀的是( )
A. 烏拉爾山 B. 南極大陸 C. 長白山 D. 喜馬拉雅山
【2】冰塔林對于登山者來說就是災難,原因是( )
A. 坡度較大,不易攀爬 B. 氣壓較低,空氣稀薄
C. 表面有融水,易滑落 D. 結構脆弱,易崩塌
【3】為了監測冰塔林的位置變化,需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術有( )
A. GPS、RS B. RS、GIS C. GPS、GIS D. RS、GPR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圖,完成下列要求。
(1)圖示農業地域類型屬于____________。
(2)簡述該農業地域類型的特點。
(3)該種農業生產方式有什么優越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