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圖是我國歷史時期森林植被遭破壞地區分布圖。讀圖,回答問題。??
(1)圖中秦代以前和西漢時期相應地區森林植被遭到破壞的主要原因是 ( 。
A.氣候變化
B.興修水利
C.毀林開荒
D.營造帝王宮殿和陵墓
(2)關于下列地區森林現狀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a地區為溫帶針闊葉混交林區
B.b地區以人工林、次生林為主
C.c地區森林覆蓋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D.d地區已成為我國最大的采伐林區
(3)圖中e地區與森林破壞有關的常見自然災害和生態問題有 ( 。
A.沙塵暴
B.泥石流
C.水土流失
D.臺風
(1)CD (2)AB (3)BC
本題主要考查我國歷史上森林遭破壞的原因及其分布。
(1)在歷史上,人類生產活動越深入的地區,植被遭到的破壞也越嚴重。秦代以前和西漢時期,我國北方地區的大部分和西北地區的綠洲地帶,是當時我國人口密集、經濟發達的地區,且為我國的政治中心所在地。這些地區人口眾多,人地矛盾尖銳,對植被的破壞嚴重。其中毀林開荒、營造宮殿和陵墓等行為是使當地森林植被遭到嚴重破壞的主要原因。
(2)圖中a地區為東北的長白山地區,屬溫帶針闊葉混交林區;b為我國東南林區,以人工林和次生林為主;c地區土地荒漠化嚴重,植被稀少;d為雅魯藏布江谷地林區。而我國最大的采伐林區在東北林區。
(3)森林破壞在不同地區造成的環境問題也不同。e地區為我國西南地區,這里山高谷深,地形復雜,若森林植被遭破壞,易誘發泥石流等自然災害,較易造成水土流失。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只有用符合可持續發展的方法來改變我們的生產、生活方式,如實行清潔生產、公眾積極參與、選購帶環境標志的產品等,才能使可持續發展從觀念走向實踐。據此完成下題。
(1)“十五”期間,我國重點開發環境無害化技術,實行清潔生產的目的是( 。?
A.將污染預防控制在生產全過程中
B.主要控制生產產品的無污染?
C.防止原料、燃料的污染
D.減少產品最終報廢處理過程中的污染?
(2)帶環境標志的產品與同類產品相比,具有的優點是( 。?
A.低毒少害,節約資源
B.高質高能,技術先進?
C.減少廢料
D.省時省力,凈化環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讀“山西省能源基地煤炭外運的三大主要通道圖”,完成下列問題。
(1)形成①河谷地的主要地質作用有哪些?
(2)山西省煤炭通過三大通道運到港口后主要運往我國哪些地區?
(3)山西等省區的煤炭除了通過鐵路、公路、海運等運輸方式向外運輸外,還主要通過哪種形式向外輸送能源?這種形式有何好處?
(4)山西省煤炭的開發對全國和山西省都帶來許多積極作用,但也有消極影響,請你根據所學知識分析山西省煤炭的開發給山西省帶來哪些不利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下圖是我國西北某區域等高線圖(a>b>c,等高距10,比例尺1:1000);卮 題
1. 該地地貌( )
A.縱(經)向排列
B.橫(緯)向排列
C.高低相間
D.呈階梯狀
2.如果該地貌形成和風的作用有關,該地的主導風向應是( )
A.西風 B.東風 C.南風 D.北風
3.該地經常發生的自然災害是 ( )
A.沙漠化 B.水土流失 C.泥石流 D.干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關于20世紀下半葉以來,東亞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分布及轉移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50年代至六七十年代,由日本向我國東南沿海地區轉移
B.60~70年代主要分布在日本、韓國,之后向我國中西部地區轉移
C.80年代在我國東部沿海地區得以長足發展,90年代后期向我國中西部轉移
D.由我國東部沿海地區向中西部地區轉移,是因為中西部地區市場更廣闊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