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20世紀60~90年代,亞洲出口型勞動密集型工業分布變化圖。完成20—21題。
20.日本20世紀60~90年代,一直在東亞、東南亞投資的主要原因是 ( )
①東亞、東南亞人口稠密,可利用廉價勞動力
②東亞、東南亞氣候適宜,河流眾多
③日本國內資源缺乏,利用較高的科學技術水平和經濟實力海外投資,開拓國際市場
④日本尋找海外投資有利于工業分布從“資源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1.亞洲勞動密集型產品輸往日本和美國,主要原因是 ( )
A.亞洲與日本、美國相隔很近,海運便利
B.亞洲資源豐富,市場廣大
C.日本和美國人口增長緩慢,勞動力工資水平高
D.日本和美國現代化交通發達,臨空型工業布局有利于勞動密集型產品輸入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根據“世界某著名河流流域局部圖及相關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1) 讀圖甲,L河流的名稱為 ,發源于 (地形區)上 湖,
(2) 簡要說明L1河上游地區降水豐富的影響因素。
(3) 讀圖乙并結合甲圖,分別說明Q湖以下河段在20世紀60年代與70年代流量變化的主要特點,并簡析出現明顯差異的主要原因。
(4) 據圖丙,描述該河三角洲地區土壤鹽度狀況的分布特點并分析原因。
(5)L河流從源頭到河口依次可以看到哪些自然景觀?該景觀變化主要反映了自然帶的何種分異規律?
(6)下圖中abcd四種氣候在該區域大陸有分布的是__________(填代號),
(7)預測甲圖右側海域的面積將如何變化,并分析其原因?
(8)甲圖右側海域兩岸少大型港口的原因是什么?
(9)L 河流域主要的農業地域類型有 、 ,最重要的經濟作物是
在發展農業生產中,產生的環境問題主要有 、 。
(10)本區域與我國的外貿合作極具互補性。分析這種互補性體現在哪些方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2-2013學年吉林省吉林市十二中高一3月月考地理卷(帶解析) 題型:綜合題
北京時間2011年6月24日上午11時09分,美國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島福克斯群島海域發生里氏7.9級地震,美國又一次成為世界的焦點。閱讀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問題。(22分)
材料1:美國人口增長示意圖(1900~2008年)。
材料2:美國人均壽命變化示意圖(1900~2008年)。
材料3:美國人口密度示意圖。
材料4:美國人口構成情況。
材料5: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美國南方農業經濟不景氣,加上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出現大量的剩余勞動力。因此,南方黑人大批北上,進入城市尋找職業。
清朝末年到民國初期,黃河下游廣大地區連年遭災,大批中原饑民為謀生計,冒著被懲罰的危險,背井離鄉“闖”入人煙稀少、土壤肥沃的東北地區,史稱“闖關東”。
(1)根據材料1、2、3、4,簡要概括美國人口特點。
(2)從環境人口容量分析,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美國南方和中國華北都出現大批人口向該國東北遷移的原因。
(3)20世紀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東北部老工業區的人口大量遷往西部和南部,其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5屆吉林省吉林市高一3月月考地理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北京時間2011年6月24日上午11時09分,美國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島福克斯群島海域發生里氏7.9級地震,美國又一次成為世界的焦點。閱讀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問題。(22分)
材料1:美國人口增長示意圖(1900~2008年)。
材料2:美國人均壽命變化示意圖(1900~2008年)。
材料3:美國人口密度示意圖。
材料4:美國人口構成情況。
材料5: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美國南方農業經濟不景氣,加上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出現大量的剩余勞動力。因此,南方黑人大批北上,進入城市尋找職業。
清朝末年到民國初期,黃河下游廣大地區連年遭災,大批中原饑民為謀生計,冒著被懲罰的危險,背井離鄉“闖”入人煙稀少、土壤肥沃的東北地區,史稱“闖關東”。
(1)根據材料1、2、3、4,簡要概括美國人口特點。
(2)從環境人口容量分析,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美國南方和中國華北都出現大批人口向該國東北遷移的原因。
(3)20世紀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東北部老工業區的人口大量遷往西部和南部,其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2年湘教版選修四高中地理1.3城市環境問題練習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社會經濟迅猛發展,城市化進程大大加快。根據人口普查資料,1978"---2004年,我國城市人口規模從1.9億人增加到5.4億人,城市化水平由1 7.9%上升到41.7%。預計到2050年,我國城鎮人口將占總人口的61%。讀“中國城市化進程圖”,回答小題。
1.下列關于我國城市化進程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起步早,發展慢,城市化水平高
B.起步早,發展快,城市化水平低
C.改革開放后,城市化進入快速發展階段
D.發展快,城市化水平超過世界平均水平
2.20世紀60-70年代我國城市化進程處于徘徊時期,其主要原因是受( )
A.自然條件制約 B.國家政策制約
C.人口增長情況制約 D.歷史發展制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法國、意大利和西班牙三國資源環境獨特,經濟發展水平高。根據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完成(1)~(5)題。(28分)
材料一:法國、意大利和西班牙地理位置示意圖(圖8)。
材料二:2007年法國、意大利和西班牙發電量構成(圖9)。
圖8
圖9
(1)2011年6月8日,三個國家的首都,白晝最長的是 ,正午太陽高度角最大的是 。(4分)
(2).這三個國家南部沿海地區冬季受西風帶控制,夏季受 控制,地帶性植被是 。(4分)
(3)據圖10,熱電比重最大的國家是 ,風電比重最大的國家是 ,風力發電與火力發電相比,對大氣環境的污染 。
(4)意大利自然資源比較貧乏,但那不勒斯市的煉油、鋼鐵、汽車等工業發達,簡要分析其工業布局的主要原因。(6分)
(5)20世紀60年代,法國的人口、產業高度集中于巴黎,巴黎與周邊地區發展差異大。對此,法國實施了以均衡化發展為目標的政策,分析其可能采取的措施。(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