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2分)
材料一????????????? 下面兩幅圖是中國稀土礦分布略圖與出口狀況統計圖表
材料二????????????? 中國以23%的稀土資源承擔了世界90%市場供應。《中國的稀土狀況與政策》白皮書指出:中國的稀土行業存在大量粗放開采和初加工企業,資源過度開發、生態環境破壞嚴重、產業結構不合理、價格嚴重背離價值等問題。我國在減少出口的同時將繼續向國際市場供應稀土。目前,我國稀土分離技術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分離程度可達到99.9999%,稀土工業產品結構日趨合理,已由初級產品生產迅速向高附加值產品生產轉變,高純、高附加值的單一稀土化合物和金屬產量逐年上升,成為世界上唯一能夠大量供應各種級別、不同品種稀土產品的國家。
(1)指出我國稀土資源地區分布特點。(3分)
(2)2002-2007年我國稀土出口量和創匯總額變化特點是什么?(2分)
(3)從2005年開始,我國稀土出口量減少而創匯總額增速加快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試提出我國稀土資源可持續開發利用的措施。 (4分)
(1)分布不均(南多北少) (1分)輕稀土主要集中在內蒙古、山東、四川(寫出內蒙古可得1分,其它2個得1分);重稀土主要集中在南方七省(南方地區) (1分)
(2)出口量呈波動變化(1分);創匯總額呈逐年不斷上升狀態(1分)。
(3)原因:稀土分離技術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1分);稀土工業產品結構日趨合理(1分);高附加值產品常量逐年上升(1分)。措施:通過政策法規保護我國有限的稀土資源;進一步調整我國稀土的產業結構;不斷發展高新技術和深加工發展;保護環境,注重生態效益等。(其他答案若合理也可得分,每點1分,共4分)
【解析】
試題分析:
(1)讀圖可以看到,我國稀土在北方占比重約83﹪,且主要分布在內蒙古地區,南方占比重少,所以說分布不均(北多南少)。結合圖例,可以看到,輕稀土主要分布在內蒙古、山東、四川等省。重稀土主要分布在南方七省(南方地區)。
(2)讀右圖可以判斷,2002-2007年我國稀土出口量呈波動變化。我國最初依靠粗放開采出口,嚴重破壞了環境,后來保護環境,保護資源改為限制山口量,所以出口量先升后降。2007年起逐步減少狀態,所以是波動變化。
在減少出口量的同時,生產迅速向高附加值產品生產轉變,所以創匯量則逐年不斷上升狀態。
(3)根據材料二可知,我國稀土出口量減少,但稀土生產迅速向高附加值產品生產轉變,稀土分離技術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稀土工業產品結構日趨合理,高附加值產品產量逐年上升。所以創匯量增加。
措施:要實現可持續發展,首先要依法保護我國有限的稀土資源,礦產資源是不可再生的。進一步調整我國稀土的產業結構,限制或禁止粗放開采,不斷發展高新技術,進行產品深加工,延長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開發資源要注意保護環境,注重生態效益等。
考點:資源的利用和保護措施,生態環境問題與保護,我國資源的分布特點。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2009年入秋以來,西南地區降水持續偏少、氣溫偏高,干旱從云南開始蔓延開來,云南幾度特旱,貴州、四川、西藏、青海、甘肅等地的部分地區也先后出現重旱。干旱過程持續時問和平均干旱強度均為云南省51年來之最。
材料二:2010年2月23日國家氣候中心發布的全國氣象旱澇分布圖。
說說地理信息技術在干旱防治方面有何作用。
降水豐富的云貴高原冬半年經常有旱害發生,分析造成其干旱災害的自然原因。
這次50年一遇的旱災可能對西南地區帶來哪些不利影響?面對本次嚴重旱災,當地政府應采取哪些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2010年,歷史文化名城、具有濃郁水鄉特色的紹興迎來建城2 500周年。公元前490年,越王勾踐決心要把國都從閉塞的會稽山遷到北麓的寧紹平原時,問范蠡:“定國立城,人民不足,其功不可以興,為之奈何?”范蠡回答:“今大王欲國建都,并敵國之境,不處平易之都,據四達之地,將焉立霸王之業。”
材料二 紹興越州新城規劃圖。
材料三 “越州新城”是指在越城、柯橋、袍江三大組團和鏡湖新區的中間地帶,建設一個融合各個組團的緊密型現代化新城區。
東區:是越城組團和袍江組團的聯結區,這個區塊要利用運河碼頭、鐵路東站大型交通樞紐和杭甬城際軌道站點,重點安排生產性服務產業,作為承接袍江工業區和杭州灣南翼產業帶開發建設的重要服務基地。
中區:是融合三大組團的功能集聚區,是新城形象集中展示區。集中安排行政辦公、文化會展、科教研發、商貿商務和居住社區等功能區塊,形成公共服務和商住中心區。
西區:是越城組團、鏡湖新區與柯橋組團的連接區。這個區塊重點發展生態休閑、高品質居住等功能。
(1)材料一中,紹興被選為越國都城考慮的區位因素有哪些?
(2)根據材料二、三及所學知識,評價紹興“越州新城”規劃方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從2010年2月開始,中國將通過衛星遙感圖片執法檢查,就耕地保護等土地管理問題對縣級以上的地方人民政府主要負責人實施問責。根據“15號令”,凡是地方違法違規土地面積占當年新增建設用地面積15%以上者,將被追究責任,包括主要負責人記大過、降級或撤職。
材料二 目前我國耕地面積只有18.26億畝。人均耕地面積僅有1.43畝,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40%。近幾年來,全國耕地面積減少1億多畝。從耕地的質量來看,我國耕地中高產穩產田僅占1/3。
(1)我國耕地減少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2)簡要分析我國應該如何保護耕地資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0年山東省棗莊市高三年級調研考試(文綜)地理試題 題型:綜合題
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2009年入秋以來,西南地區降水持續偏少、氣溫偏高,干旱從云南開始蔓延開來,云南幾度特旱,貴州、四川、西藏、青海、甘肅等地的部分地區也先后出現重旱。干旱過程持續時問和平均干旱強度均為云南省51年來之最。
材料二:2010年2月23日國家氣候中心發布的全國氣象旱澇分布圖。
【小題1】說說地理信息技術在干旱防治方面有何作用。(2分)
【小題2】降水豐富的云貴高原冬半年經常有旱害發生,分析造成其干旱災害的自然原因。(3分)
【小題3】這次50年一遇的旱災可能對西南地區帶來哪些不利影響?面對本次嚴重旱災,當地政府應采取哪些措施?(5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0年山東省棗莊市高三年級調研考試(文綜)地理試題 題型:綜合題
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2009年入秋以來,西南地區降水持續偏少、氣溫偏高,干旱從云南開始蔓延開來,云南幾度特旱,貴州、四川、西藏、青海、甘肅等地的部分地區也先后出現重旱。干旱過程持續時問和平均干旱強度均為云南省51年來之最。
材料二:2010年2月23日國家氣候中心發布的全國氣象旱澇分布圖。
1.說說地理信息技術在干旱防治方面有何作用。(2分)
2.降水豐富的云貴高原冬半年經常有旱害發生,分析造成其干旱災害的自然原因。(3分)
3.這次50年一遇的旱災可能對西南地區帶來哪些不利影響?面對本次嚴重旱災,當地政府應采取哪些措施?(5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