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地理—選修3:旅游地理】
位于橫斷山區梅里雪山中部狹長河谷地帶的雨崩村(分為上雨崩和下雨崩),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和獨特的藏族民族文化,不少驢友選擇9~10月間徒步進雨崩村。下圖示意德欽縣雨崩村位置圖。
(1)說明驢友徒步雨崩村多選擇在9~10月間的原因。
(2)分析雨崩村旅游資源開發可能面臨的困難。
【答案】(l)(共4分)該地位于橫斷山區9-10月間,正值秋季,氣候涼爽,降水量少,適宜徒步;冬春季節,氣溫低,多降雪;夏季(7-8月)是雨季(多次生地質災害),交通不便。
(2)可能面臨的困難:①雨崩村未通公路,只有土路,交通不便;②地處偏遠地區,遠離東部經濟發達地區,距離客源市場遠;③旅游配套設施落后,地區接待能力差;④高海拔地區生態環境脆弱,環境承載力低。
【解析】(1)該地位于橫斷山區,9~10月間,我國正值秋季,該地氣候涼爽,降水降少,適宜徒步。冬春季節,氣溫低,多降雪。夏季(7~8月)是雨季,多次生地質災害,交通不便,且危險較多。
(2)結合旅游業發展條件分析,雨崩村位于偏遠山區,未通公路,只有土路,交通不便。地處偏遠西南地區,遠離東部經濟發達地區,距離客源市場遠。旅游配套設施落后,地區接待能力差。高海拔地區生態環境脆弱,環境承載力低。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我國南方地區“某河流水利工程建設前、后遙感影像圖”。該工程建設大量應用地理信息技術,為精確定位、勘察設計、施工及決策提供準確的數據來源,為水利系統信息化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據。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該段河流進行水利工程建設后( )。
A.大壩下游水位升高,沿岸土地鹽堿化加重
B.大壩上游降水量有所增加,水霧天氣增多
C.河流支流數量增加,流域面積增大
D.流量季節變化增大,兩岸植被減少
(2)該水利工程的建設對區域發展的積極影響是( )。
A.大壩攔截泥沙,減少庫區滑坡等地質災害的發生
B.水庫調節徑流,使下游水質得到改善
C.實現水能開發,資源優勢變為經濟優勢
D.提供灌溉用水,避免干旱現象的發生
(3)該水利工程的建設大量應用的地理信息技術包括( )。
A.GPS和GIS
B.GPS和RS
C.RS和GIS
D.GPS、GIS和R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海綿城市”的國際通用術語為“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構建”,即城市開發對自然要干擾最少。它能夠在確保城市排水防澇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實現雨水在城市區域的積存、滲透和凈化,促進雨水資源的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也有人形容海綿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從而讓水在城市中的遷移活動更加“自然”。 下圖是“海綿城市模型圖”,讀圖回答下列各題。
【1】對建造“海綿城市”最確切的理解是:
A. 主要是針對城市內澇而實施的城市雨洪管理措施
B. 主要是針對“城市熱島”現象而實施的調節氣候措施
C. 主要是針對城市水問題而實施的構建城市水生態系統措施
D. 主要是針對城市水污染而實施水質凈化措施
【2】“海綿城市”所構建的水循環系統是:
A. 純自然的水循環系統 B. 高仿真自然水循環的人工水循環系統
C. 純人工的全新水循環系統 D. 自然水循環和社會水循環疊加的水循環系統
【3】城市海綿體蓄留、凈化的水體可低成本用于
A. 城市居民飲用水 B. 城市道路清潔、園林綠化用水 C. 工業用水 D. 農業用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左圖為氣壓帶和風帶季節移動示意圖,右圖為世界海陸分布圖的局部。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氣壓帶A的名稱是 , 受其控制地區的氣候特征是。
(2)畫出C所在風帶的風向,右圖中常年盛行該風向的地區是。
(3)常年影響E地區的大氣環流是 , 該區的氣候類型是。
(4)甲、乙兩圖中表示南半球冬季的是 , 判斷依據是。
(5)D處氣候特征是 , 因為影響該地區的大氣環流是。
(6)上圖中表示D地氣候類型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地球光照圖,回答下列問題。
(1)該圖是以極點為中心的示意圖,P點在N點的方向,P點地方時為時。
(2)MN為線,其中弧MP是(晨線/昏線),弧PN是(晨線/昏線)。相對于地表的運動方向是時針。
(3)此時,北京時間是時。
(4)此時,一艘輪船在E點附近向東航行,10分鐘后,越過EF一線,這時輪船所在地的區時應為月日時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植被覆蓋度反映了植物進行光合作用面積的大小以及植被生長的茂盛程度,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植被的生長狀態和生長趨勢。我國華北平原光熱資源豐富,主要種植冬小麥、玉米、高粱等農作物。同一農業耕作區肉,不同農作物的植被覆蓋度差異明顯。下圖示意華北平原植被生長期內林地和耕地生態區植被覆蓋度變化趨勢。
(1)說明該地林地生態區生長期內植被覆蓋度變化趨勢,并分析原因。
(2)試推測同一農業耕作區內不同農作物的植被覆蓋度差異明顯的原因。
(3)分析該地耕地生態區生長期內植被覆蓋度出現雙峰值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 雪線指終年積雪的下界,即年降雪量與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線。
材料二 多瑙河是歐洲第二長河。它發源于德國西南部的黑林山東坡,自西向東流經奧地利、斯洛伐克、匈牙利、克羅地亞、塞爾維亞、保加利亞、羅馬尼亞、烏克蘭等9個國家,在烏克蘭中南部注入黑海,全長2857千米,是世界上干流流經國家最多的河流。圖6左為阿爾卑斯山自然帶垂直分布圖,右為歐洲局部示意圖。
(1)根據板塊構造理念,說明圖中阿爾卑斯山高度的變化趨勢及原因。
(2)指出阿爾卑斯山南北兩坡的雪線高度差異,并簡析其原因。
(3)簡析多瑙河航運價值高的原因。
(4)甲河谷是歐洲品質上乘的葡萄、蘋果、油橄欖、蔬菜等的重要產地,你不否贊成在該谷地大力發展果蔬生產,請表明態度并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