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差異促進人口遷移,下圖為2000~2010年間我國省際人口遷移重心變化,據此完成下列各題。
(1)十年間,我國人口遷移重心均位于武漢市周邊,主要是因為其( )
A.地理位置居中
B.人口基數穩定
C.經濟實力雄厚
D.交通網絡發達
(2)據圖推斷,圖示時段( )
A.西部地區人口遷出速度加快
B.中部地區人口遷移規模穩定
C.珠三角轉為人口凈遷出地區
D.長三角對外來人口引力增強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PPE怪圈”是指貧窮(Poverty)、人口(Population)和環境(Environment)之間形成一種互為因果的關系,如下圖所示,完成下列各題。
【1】a、b、c、d四點代表的人口增長狀況中最有可能形成“PPE怪圈”的是( )
A. a B. b C. c D. d
【2】目前下列國家中基本不可能出現“PPE怪圈”的是( )
A. 坦桑尼亞 B. 津巴布韋 C. 阿富汗 D. 德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某河流域示意圖,完成下列各題。
【1】甲河流
A. 上游航運條件優越 B. 中下游灌溉意義大
C. 下游水能資源豐富 D. 入海口地區水質好
【2】西電東送南線工程的敘述,正確的是
A. 全部為水電 B. 以火電為主,以水電為輔
C. 以水電為主,以火電為輔 D. 全部為火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是珠穆朗瑪峰地區南、北坡垂直自然帶譜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各題。
【1】與北坡相比,南坡自然帶豐富的原因是
A. 相對高度大,緯度低 B. 坡向朝南,緯度低
C. 坡度大,緯度低 D. 海拔高,降水多
【2】我國西藏的墨脫縣位于喜馬拉雅山區。2010年12月15日,墨脫公路的嘎隆拉隧道貫通,結束了墨脫縣不通公路的歷史。修建墨脫公路的主要目的是
A. 改變墨脫的生態環境 B. 加強墨脫與外界的聯系
C. 保持墨脫經濟發展的特色 D. 促進墨脫的產業向外轉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圖文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三江源區位于青海省南部,河流密布、湖泊眾多,是世界海拔最高、面積最大、分布最集中的濕地。長江、黃河、瀾滄江均發源于此,素有“中華水塔”之稱,建立三江源自然保護區,對中國的生態狀況及國民經濟發展起著重要作用。右圖為青海省及周邊地區略圖。
(1)分析三江源濕地的形成原因。
(2)說出三江源濕地重要的生態價值。
(3)為遏制三江源地區環境持續惡化,提出合理的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芬蘭地理略圖,回答下面小題。
【1】【1】影響圖中等溫線走向的主導因素是
A. 太陽輻射 B. 海陸位置
C. 大氣環流 D. 洋流分布
【2】【2】圖中甲地的主要植被是
A. 落葉闊葉林 B. 常綠闊葉林
C. 常綠硬葉林 D. 亞寒帶針葉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圖文資料,分析回答問題。
下圖為2000年一2010年我國某大城市常住人口及密度的空間分布圖,該城市五環、六環近郊區出現“人口倒掛”現象(外來人口比當地戶籍人口還多的現象),政府欲甩掉“倒掛”的帽子,決定嚴控外來人口。
分析該城市五環、六環近郊區出現“人口倒掛”現象的原因,并為政府控制外來人口提出合理化建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選修6--環境保護】
“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具有動態平衡性,與人類自身“共生共榮”。“山、水、林、田、路”綜合治理,使生態要素合理配置。貴州省政府扶持貧困石山區農民,將山區坡耕地建設為石坎梯高標準農田,成為精準扶貧的成功案例。石坎梯田就是用石頭砌田埂進行農田改造。下圖為貴州省石山區威寧縣石坎梯高標準基本農田。 石坎梯田
分析威寧縣建設石坎梯田的自然背景和意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表示我國東部、中部和西部三個地帶GDP(億元)的增長,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能分別正確反映東、中、西部三個地帶GDP增長的折線依次是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關于三個地帶發展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 從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來看,東部最發達,中部其次,西部較落后
B. 三個地帶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有所縮小
C. 在今一段時間內三個經濟地帶的經濟差距仍將繼續拉大
D. 三個地帶經濟發展速度:①>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