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地殼運動及外力作用是影響黃河沖積扇沉積物剖面特征的主要因素,在相對穩定的地質環境下,沉積物沉積的過程在時間上是連續的。黃河沖積扇沉積的第四紀松散的土層厚達3050 m,其底層為分布穩定的黏土和粉質黏土,不易透水,其上為沖積形成的粉砂、細砂和中砂組成的松散含水介質。該地區城市多分布在山麓地勢較高的沖積扇地帶。歷史上黃河下游多次決口改道。圖a示意黃河沖積扇分布圖及城市A和B一線沖積扇剖面示意圖。圖b示意城市C附近理論與實際沉積剖面圖。
圖a 圖b
(1)黃河下游曾多次決口,黃河由峽谷進入平原,比降減小,流速 ,泥沙堆積加劇,造成河床 ,水位上漲,汛期河水水位上漲加劇,對堤岸壓力增大,容易造成決口改道。
(2)描述沖積扇城市A和B一線沉積顆粒物的空間分布特征,并說明形成原因。
(3)判斷城市C附近巖層的沉積在時間上是否連續,并從地質作用推斷其成因。
【答案】(1)降低,抬升。
(2)特征:自西向東顆粒逐漸減小,自西向東沉積物厚度逐漸變小。理由:黃河沖出山口后,流速逐漸降低,顆粒大的先沉積且沉積較多,顆粒小的后沉積且沉積較少。
(3)沉積發生中斷(沉積不連續),缺失了P1地層。由于地殼運動,先形成的P1地層被抬升,風化剝蝕后,導致該地層消失,之后繼續接受沉積。
【解析】
本題以黃河沖積扇分布圖及城市A和B一線沖積扇剖面示意圖和城市C附近理論與實際沉積剖面圖為材料,考查地質作用。
(1)黃河下游曾多次決口,黃河由峽谷進入華北平原,比降減小,流速降低,流水攜帶泥沙的能力下降,泥沙堆積加劇,造成河床抬升,形成地上河,水位上漲,汛期河水水位上漲加劇,對堤岸壓力增大,容易造成決口改道。
(2)從圖中可以看出,自西向東顆粒逐漸減小,自西向東沉積物厚度逐漸變小。黃河沖出山口后,流速逐漸降低, 流水攜帶泥沙的能力下降,顆粒大的先沉積且沉積較多,顆粒小的后沉積且沉積較少,故自西向東顆粒逐漸減小,自西向東沉積物厚度逐漸變小。
(3)對比兩圖可以看出, 城市C附近巖層缺失了P1地層,沉積發生中斷,沉積不連續。沉積中斷的原因從地質作用的不連續性分析,由于地殼運動,先形成的P1地層被抬升,風化剝蝕后,導致該地層消失,地表海拔降低,之后繼續接受沉積。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2010年6月23日至10月23日,挪威人奧斯蘭和他的團隊利用一艘帆船完成了環北冰洋的航行,有力地說明北極冰融化的程度。
(1)6月23日帆船從挪威首都奧斯陸出發,其附近海域有世界著名的大漁場,說出該漁場的名稱及主要成因。當他們沿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西側海域航行,途中看到典型的峽灣地貌景觀,說出其主要形成原因。
(2)第①段航行結束時,來到了港口摩爾曼斯克(約680N),分析其終年不凍的原因并簡述第②段航行期間經過的沿岸陸地所屬的干濕地區及成因。
(3)分別說出奧斯蘭選擇6—10月進行環北冰洋航行的原因和第②段航行期間帆船速度明顯放慢的原因。
(4)試描述在第②到第④段航行期間摩爾曼斯克的晝夜長短及變化情況。
2011年5月奧斯蘭在“中國國家地理大講堂”提到:“1990年我和兩位朋友進行第一次極地探險。那個時候,冰蓋比較厚實,經常能看到3到4米厚的冰蓋。然而到了2007年我們重訪北極地區,測量冰蓋的厚度,得到的結果是多數地區在1.5到2米之間。” 北極冰大量融化為全球氣候變暖提供了事實依據,有觀點認為全球變暖的“罪魁禍首”是對流層大氣中不斷增加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
(5)根據“大氣保溫作用示意圖”解釋溫室氣體是如何加劇全球變暖的。
(6)溫室效應會導致全球海平面上升,大氣環流的變化以及臺風影響的變化,簡述這些變化可能導致的生態環境的變化以及緩解溫室效應的對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北印度洋某季節洋流分布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各題。
【1】圖中②海區洋流自西向東流的主要動力是
A.東北季風B.東南信風C.東北信風D.西南季風
【2】圖示出現的季節,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亞洲大陸上形成低壓,切斷副極地低氣壓帶
B.南極大陸出現極晝,是科學考察的最好季節
C.我國東南沿海地區常有臺風登陸
D.地中海沿岸地區的河流以雨水補給為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南亞地區的氣候狀況整體由冬夏季大氣環流形勢決定。下圖示意南亞地區夏季風進退時間。讀下圖完成 下列各題。
【1】圖示區域夏季風控制時間最長的地方位于( )
A.西南部B.東北部C.東南部D.西北部
【2】3月到5月為南亞地區的熱季.該季節南亞地區氣溫高的原因有( )
①太陽直射點北移,太陽高度較人
②西南季風到達,帶來的熱量較多
③受東北季風控制,晴天多云量少
④北方山地阻擋.受冷空氣影響小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斯利那加每年3月份降水量最大。該月影響斯利那加的近地面大氣環流狀況為( )
A.盛行西風B.東北季風
C.西南季風D.東北信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一艘船從A港沿圖示路線到B港。據此回答下列各題。
【1】該貨船裝載的是某食用貨品,該貨品最可能是:
A.咖啡豆B.香蕉
C.大米D.牛肉
【2】該貨船經過了:
A.德雷克海峽B.直布羅陀海峽
C.麥哲倫海峽D.馬六甲海峽
【3】當B地天氣干燥時,對我國影響最大的氣象災害是:
A.春旱B.洪澇
C.臺風D.寒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1)此刻太陽直射點的地理坐標是__________。
(2)甲乙兩地位于__________(晨或昏)線,甲地日出時刻為__________,乙地晝長為__________小時,我國南極中山考察站的夜長為__________小時。
(3)圖示日期為__________,該日北京(緯度為40°N)正午太陽高度是__________。
(4)丙地地方時比乙地地方時__________(早或晚)__________小時,丁地位于乙地的__________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小明計劃考察某地,地理老師建議他最好把時間安排在8月至10月,要帶上墨鏡、遮陽帽、防曬霜、羽絨服和防水服等物品。按照老師的建議,小明順利地完成了考察活動。據此回答下列各題。
【1】小明考察的目的地是( )
A. 青海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 B. 新疆塔克拉瑪干沙漠
C. 四川大熊貓自然保護區 D. 內蒙古大草原
【2】下圖的四幅照片中,由小明在考察地拍攝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2013年,基于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減災防災安全預警系統在我國災害防治中的成功應用,對我國災害防治水平的提升有著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地質災害檢測預警系統的應用有利于實現對地質災害點的全覆蓋。下圖為某地等高線地形圖。
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各題。
【1】圖中M、N、P、Q四點高差最大的一組是
A.MNB.PQC.MQD.NP
【2】圖中隧道
A.穿過等高線密集區,設計不合理B.長度大約為6000m
C.出入口受地質災害影響較大D.應建成“之”字形,以降低坡度
【3】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應用于災害的預警,是因其能
A.及時發現地面變動,并傳輸位置信息B.實時發布災情信息,有利于救災減災
C.分析災害的成因,提出相應解決措施D.根據災害特點,模擬災害發生的過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