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下列材料及蘇門答臘島西岸附近海域等高線圖,回答下列問題。(8分)
北京時間2012年4月11日16時38分,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西海岸發生里氏8.5級地震,震源深度為33公里。太平洋海嘯預警中心當天向印尼、印度、泰國等10多個國家發布海嘯預警。海嘯預警已于地震發生后的四小時內解除,該地震及之后的幾次大的余震造成5人死亡,數人受傷。美國地質調查局專家解釋說,此次地震由地殼水平運動所致,并非垂直運動,所以不會進行海水大規模的置換。印度尼西亞是2004年印度洋海嘯的重災區,那次海嘯奪走了印度尼西亞近23萬人的生命。
讀圖分析印度尼西亞多地震及此次地震造成傷亡較小的原因。
(8分)處于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太平洋板塊的交界處,地殼活躍,地震頻發(2分)。此次地震因板塊的水平運動所致,不易造成大規模的海水置換,不易形成大規模海嘯(2分);震中離海岸較2004年海嘯更遠,震中地水深較2004年海嘯更深(超過4000m)(2分);災后應急反映機制響應及時,居民及游客防災意識和逃生技能提高(2分)。
解析試題分析:地震易發的主要原因就是板塊消亡邊界,而其破壞力大小的原因是與自然地理背景和人文地理背景兩個方面影響。
考點:本題組考查地震發生的原因及其破壞力大小的影響因素。
點評:本題組以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地震為背景,考查了地震發生的原因及其破壞力大小的影響因素。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讀材料及圖,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2004年12月26日上午8時,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以北海域發生里氏8.9級強烈地震,并引發海嘯。東南亞和南亞數個國家受到波及,造成重大人員傷亡。
材料二:海嘯通常由震源在海下50千米以內、里氏震級6.5以上的地震引起,震蕩波可以傳播到很遠的距離。(如下圖)
(1)下列關于地震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同一震級一般山區比城區烈度要大
B.一次地震可以有多個震級
C.本次地震引發的海嘯屬于地震的鏈發性
D.震級每增加一級則能量增加4倍
(2)海嘯從人類歷史的哪一時期成為重大的自然災害的?并談談理由。?
(3)在此次海嘯地震災害中,有哪一些因素“放大”了災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讀下列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問題。(28分)
材料一:世界部分區域圖。
材料二: 最近幾年發達國家在印該地區一些國家進行產業轉移,工業產業鏈環節上的分工情況如下圖所示。
產業鏈分工示意圖
(1)描述蘇門答臘島的地形特征,氣候類型及其成因。(8分)
(2)描述蘇門答臘島聚落的分布特點及原因。(6分)
(3)材料一中A所在海域是臺風主要源地之一,當臺風中心位于A地時,B城市風向為 風。(2分)
(4)C是一條國際性河流,描述該河流量季節變化與年際變化均的差異及原因。(6分)
(5)東南亞和多數發展中國家一樣,在世界產業分工中處于不利地位,要改變此狀況的主要措施有哪些?(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2-2013學年黑龍江省高三上學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讀下列材料及蘇門答臘島西岸附近海域等高線圖,回答下列問題。(8分)
北京時間2012年4月11日16時38分,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西海岸發生里氏8.5級地震,震源深度為33公里。太平洋海嘯預警中心當天向印尼、印度、泰國等10多個國家發布海嘯預警。海嘯預警已于地震發生后的四小時內解除,該地震及之后的幾次大的余震造成5人死亡,數人受傷。美國地質調查局專家解釋說,此次地震由地殼水平運動所致,并非垂直運動,所以不會進行海水大規模的置換。印度尼西亞是2004年印度洋海嘯的重災區,那次海嘯奪走了印度尼西亞近23萬人的生命。
讀圖分析印度尼西亞多地震及此次地震造成傷亡較小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