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圖示意我國東部某區域交通規劃。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1)圖示范圍西北地區,計劃優先發展公路,而不是鐵路。試分析其原因。
(2)分析A-B河段發展航運的自然條件優勢。
(3)簡述本區城際交通建設的重大意義。
【答案】
(1)圖中西北為山區,地形崎嶇,坡度較大,而公路受地形和氣候的限制小,工程量小,建設費用較低,建設周期短;(5分)公路選線和建設比較靈活方便。(3分)(也可以從鐵路方面解答,合理即可)
(2)本區屬于季風氣候,降水豐富,河流流量較大;(2分)該河段上游有湖泊的調節作用,河流季節變化小,流量穩定;(2分)地處平原,地形平坦,河流流速平穩;(2分)連接海洋,
可以河運和海運合作。(2分)
(3)完善交通網,提高區域交通通達度;(3分)促進相關產業發展,拓寬城市的服務范圍,推動區域城市化、城鎮一體化進程;(3分)改變本區經濟格局,提高區域和諧穩定,推動社會經濟發展。(2分)
【解析】
試題分析:
(1)圖示地區等高線比較稠密、高處海拔超過800米,故為山區。山區修路困難大,一般優先發展建設難度較小、靈活機動的公路。
(2)航運自然條件主要考慮徑流量、流速、結冰期、輻射范圍等因素。
(3)交通線建設意義一般從完善交通網、促進相關產業發展、擴大沿線城市服務范圍、提高區域社會和諧度等方面思考。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地質學上,把海水從海岸入侵陸地過程叫“海侵”,海水退出陸地的過程叫“海退”,海侵過程沉積物自下而上由碎屑巖變為碳酸鹽巖,碎屑巖表現為更粗的顆粒,海退過程反之,據此回答下列各題。
【1】
A. 海侵沉積顆粒變化與甲相符
B. 海退沉積顆粒變化與甲相符
C. 海侵沉積顆粒變化與乙相符
D. 海退沉積顆粒變化與乙相符
【2】
①地殼上升 ②地殼下降
③冰期 ④間冰期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四國城市化發展圖表,完成下列問題。(10分)
(1)在1850—1992年間,英國城市化速度最快的時間段是 ,日本快速城市化發生在 年。
(2)英、美、日等國目前的城市化速度 ,但是城市化水平很 ,以英國為典型代表,不少人口離開各大中城市,不斷流向中小城市、小城鎮,甚至流向農村地區,稱為 現象。
(3)我國1980年以前城市化發展十分緩慢,改革開放以來速度明顯加快,這說明城市化的主要動力是 。
(4)列舉我國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目前在城市化過程中面臨的主要問題(至少兩個),提出對應解決措施(至少兩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珠江三角洲某地發展基塘農業(左圖)和該地工業園區生產流程示意圖(右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影響甲地農業生產模式的主導自然因素是
(2)改革開放以來,該地基塘農業和耕地面積均大幅減少,現存耕地主要種植蔬菜、花卉和水果。分析產生這種變化的原因。
(3)從生態、經濟、社會效益角度簡述該工業園區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意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無論是唯物主義者還是唯心主義者,無論他們爭論多么激烈,但是他們始終也逃脫不了一個核心問題所涉及的第一個方面的問題。這個問題是是
①劃分可知論與不可知論的唯一標準
②一切哲學必須首先要弄清楚的問題
③世界是否能被人類徹底認識的問題
④物質和意識到底是誰決定誰的問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示意2000年黑龍江省流出人口構成。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2000年黑龍江省流出人口
A. 遷入地選擇廣泛,全國分布比較均勻 B. 遷移目的地選擇主要受距離影響
C. 以社會型遷移(拆遷、婚姻、投親等)為主 D. 男女性別比例略有失調,青年受高等教育機會低
【2】黑龍江省流出人口結構的影響有
A. 降低社會撫養比 B. 勞動力短缺
C. 惡化人口性別結構 D. 提高農村土地利用效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旅游地理】根據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交通是影響旅游流時空分布的最主要因素之一,而高鐵又是當今世界交通革命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必對區域旅游流空間格局產生深遠影響。下圖示意京滬高鐵開通前后北京客源地旅游流時間分布情況(S/M/I.分別為近程/中程/遠程旅游;2/3/7/x/9分別為雙休日/小長假/黃金周/其他時間/寒暑假)。
指出京滬高鐵開通后北京客源地旅游流時間分布變化及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工業4.O”是一個將生產原料、智能工廠、物流配送、消費者全部編織在一起的大網,消費者只需用手機下單,網絡就會自動將訂單和個性化要求發送給智能工廠,由其采購原料、設計并生產,再通過網絡配送直接交付給消費者。圖3是德國制造業進步的四個階段。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有關德國制造業區位因素變化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對勞動力數量的需求變大
B.對交通運輸條件要求下降
C.對市場信息的依賴度提高
D.對資源的配置要求將降低
【2】“工業4.0”可能帶來的影響是( )
A.提高工業生產的整體成本
B.可實現工業的個性化生產
C.工業生產由分散走向集中
D.擴大傳統制造業生產規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示意某市2007年和2011年城市住宅地價分布。據此完成各題。
【1】2007—2011年圖示城市住宅區發展特點是
A.中心城區的住宅功能減弱
B.城市住宅區主要向西南方向拓展
C.城市南部住宅區規模縮小
D.城市的居住中心向東北方向移動
【2】下圖所示的沿MN所做的住宅地價剖切線,與實際相符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