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我國第六次人口普查資料顯示,全國流動人口約為2.21億人(不包括市轄區內人戶分離的人口)。下圖為我國1982—2010年流動人口統計圖。(未包括港、澳、臺數據)
材料二 下表為我國八大經濟板塊吸收的流動人口占全國流動人口比重。
(1)據材料一分析我國流動人口的特點。
(2)據材料二,說出我國吸收流動人口最多的地區,并分析人口大量涌入給該地區帶來的主要影響。
(3)從2005年到2010年,我國中西部地區吸收的流動人口不斷增多,試分析其主要原因。
【答案】(1)數量大,規模持續增長,占全國人口比重不斷增加。
(2)南部沿海地區。
有利影響:增加勞動力,增強社會活力,促進經濟發展,推動城市化進程。
不利影響:對交通、就業以及社會秩序等造成壓力,帶來社會治安管理等方面的問題。
(3)國家政策支持,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加快,東南沿海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和資源密集型產業向中西部轉移。
【解析】
本題以我國區域人口流動為材料背景,考查人口流動的特點、區域差異以及人口流動的影響,難度較低,重在考查學生的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和知識的遷移運用能力。
(1)讀我國1982—2010年流動人口數量統計圖可知,我國流動人口的特點是數量大,規模持續增長,占全國人口比重不斷增加。
(2)根據表格中八大經濟板塊吸收的流動人口占全國流動人口比重可以判斷,吸收流動人口最多的地區是南部沿海地區。人口遷移對遷入地的影響一般從生態環境、經濟、社會三方面進行分析,既要考慮有利影響又要考慮不利影響。人口大量涌入給該地區帶來的有利影響是增加勞動力,增強社會活力,促進經濟發展,推動城市化進程。不利影響是給交通、城市環境以及社會秩序造成壓力,帶來社會治安管理等方面的問題.
(3)從2005年到2010年,我國中西部地區吸收的流動人口不斷增多,主要原因是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西部地區經濟發展速度加快,此外東南沿海勞動密集型產業和資源密集型產業向中西部轉移,提供了大量就業機會。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我國某綠洲示意圖。讀圖,完成下列小題。
【1】該區域修建水庫的主要目的是( )
A. 保障城鎮用水 B. 開發水能資源 C. 改善水運條件 D. 發展水產養殖
【2】適合該地農業持續發展的措施是( )
A. 開發山地,擴大耕地面積 B. 大量開采地下水,灌溉農田
C. 修建調水工程,大力發展灌溉農業 D. 營造防護林網,保護農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等值線圖,已知c>b>a,完成下列各題。
【1】如果該等值線為等高線,則( )。
A. OA、OB、OC可能有河流發育。
B. 從甲到頂點O和從乙到O觀測到的景觀一定相同。
C. 該區域中肯定沒有河流發育。
D. 從地勢上看,整體上表現為中間高四周低。
【2】如果等值線為等溫線,則 ( )。
A. 從地形上看,該地可能為山地。
B. 在地形上看,OA、OB、OC是山脊。
C. 若該區域中心為城市,則甲地盛行西南風。
D. 如果該等溫線分布形態是非自然因素造成的,則其成因可能是人口稠密,生產和生活排放出大量熱能造成的。
【3】如果該等值線為等壓線,則( )。
A. OA、OB、OC為鋒面
B. OA是冷鋒,OB是暖鋒
C. O為晴朗天氣
D. 如果該系統出現在西北太平洋,可能會給我國沿海帶來強風、暴雨天氣
【4】如果該等值線為等土地租金線,則下列表述不正確的是 ( )
A. OA、OB、OC可能是交通線
B. O處可能是中心商務區
C. 甲處一定是低級住宅區
D. 圖中顯示影響土地租金因素主要有兩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2013年俄羅斯國內人口遷移示意圖,完成下列各題。
【1】【1】關于俄羅斯國內人口遷移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東部地區以人口遷出為主,西部地區以人口遷入為主
B. 中央區人口遷入數和遷出數都是最多的
C. 東部地區的人口都遷入中央區和西北區
D. 伏爾加沿岸區人口遷移數量大于西北區
【2】【2】引起俄羅斯人口遷移的主要原因是( )
A. 東部地區地形崎嶇,氣候寒冷 B. 東部地區資源豐富,交通便利
C. 西部地區資源缺乏,人口密度小 D. 俄羅斯鼓勵人口向西部地區遷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有效流動率指凈流動人口占總流動人口的比例。下圖示意我國農村人口有效流動率分布(不含港、澳、臺數據)。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我國農村人口有效流動率的空間分布特征是( )
A. 南方地區比北方地區高
B. 東北地區比青藏地區高
C. 珠江三角洲比四川盆地高
D. 內陸地區比沿海地區高
【2】新疆成為農村人口有效流動率正值區的主要原因是( )
A. 土地廣闊
B. 鄰國眾多
C. 資源豐富
D. 位置優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2014年2月8日上午11點,中國南極泰山站(76°58′E,73°51′S)正式建成開始。“泰山站”是長城站、中山站、昆侖站之后中國的第四個南極科學考察站,圓環形外表、碟形結構和高架設計。南極內陸冬季經常刮起8至10級大風,在建筑物迎風面出現飛雪堆積。結合圖,完成下列問題。
【1】圖中①、②、③、④為我國在南極的科考站,其中表示泰山站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據圖可推斷泰山站
①環形結構視野開闊,便于科學觀測 ②碟形結構可減少風阻,防颶風侵襲
③高架設計可有效預防夏季融雪洪水 ④高架設計避免被飛雪堆積甚至掩埋
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環地中海沿岸國家有關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1:環地中海沿岸圖。
材料2:環地中海的法國、西班牙、阿爾及利亞、突尼斯、以色列等國的種植業實行專業化生產,成為“時鮮業”的大規模生產基地,產品大量銷往歐洲各地。隨著保鮮技術的進步,市場前景更加看好。
(1)該地區的“時鮮業”以生產__________等農產品為主,影響其發展的不利氣候因素有__________。
(2)從社會經濟區位因素的角度,分析該地區“時鮮業”得到快速發展的主要原因。
(3)根據法國和西班牙的農業區位差異,分析兩國發展“時鮮業”的優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貝加爾湖處于地殼斷裂下陷帶,是世界上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1~5月是湖面的結冰期,但部分湖面冰屢薄甚至不結冰。每年春季湖冰消融季節,北部和西南端湖冰消融時間比中部晚。下圖為貝加爾潮示意圖,據此完成下列問題。
【1】貝加爾湖結冰期較長,但開始結冰的時間相對較晚,主要原因是
A. 受西風影響,氣候溫暖 B. 距太平洋較近,受海洋影響大
C. 湖水鹽度高,不易結冰 D. 湖泊蓄水量大,湖水熱容量大
【2】西南部比中部湖冰消融時間較晚的主要原因是
A. 湖水較淺 B. 緯度較低 C. 冬季風影響小 D. 有河流注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10分)據有關天文臺測算,我國新世紀的第一道曙光出現時刻為北京時間 6 時 27 分,大陸上的第一道曙光出現的時刻是 6 時 46 分,下圖中 A 點為南沙群島中的海馬灘(10°43′N,117°40′E),B 點是浙江溫嶺市的石塘鎮(28°16′N,121°36′E),C 點是我國領土最東端。閱讀上述文字后,據圖中三條晨昏線回答問題。
(1)圖中L1、L2、L3 三條晨昏線中,符合題意的是 。出現第一道曙光的是 點,大陸上出現第一道曙光的是 點。
(2)該日石塘鎮的晝長約為 。
(3)此時,世界上還處在20世紀的地區占全球范圍的( )
A.一半多 B.五分之一
C.正好一半 D.一半不到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