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奎屯河發源于天山北麓,向北流入艾比湖,全長220千米。近年來,冰川加速消融對該流域水資源產生重要影響。下面左圖為奎屯河流域地理位置示意圖,右圖示意1964—2015年奎屯河流域冰川面積與儲量變化。據此完成下列各題。
【1】為提高研究精度,需對衛星圖像中的冰川部分進行銳化增強、疊加影像以及目視解譯等一系列處理。這些處理需要借助
A. RS B. GPS C. GIS D. AI(人工智能)技術
【2】山地降水是奎屯河補給源之一,其水汽主要是來自
①北冰洋 ②印度洋 ③太平洋 ④大西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3】推測1964—2015年期間,奎屯河流域
A. 年均降水量增加 B. 上游山區雪線上升
C. 年入湖水量增加 D. 艾比湖的鹽度下降
【答案】
【1】C
【2】D
【3】B
【解析】
【1】RS(遙感技術)主要功能是信息采集,獲得遙感圖像,本題中遙感圖片已獲得,故A錯;GPS(全球定位系統)主要功能是定位,賦予坐標及導航功能;與題意不符故B錯;GIS(地理信息系統)是一個專門管理地理信息的計算機軟件系統,它不但能分門別類、分級分層的去管理信息,而且還能將它們進行各種組合、分析、再組合、再分析等,還能查詢、檢索、修改、輸出、更新、可視化等,其功能符合本題要求,故選C。人工智能與本題要求無關,D錯誤。
【2】奎屯河發源于天山北麓,該區域屬我國非季風區。來自太平洋的東南季風和來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風均無法到達該區域,故②③項錯誤;該區域所處緯度地區受西風帶影響,將少量大西洋和北冰洋水汽帶到天山北坡,受地形抬升,形成山地降水,故①④項正確,答案選D。
【3】由圖中信息可知,1964~ 2015年期間不同等級的冰川面積和儲量整體呈下降趨勢。由此推測奎屯河流域上游山區冰川退縮,雪線上升,故B項正確。年降水量增加,山區雪線上升,冰川面積會擴大,故A錯;冰川面積減少,造成夏季冰雪融化量減少,河流及入湖水量減少,湖泊鹽度上升,故C、D項錯。所以該題選B。
遙感技術是遙遠的感知手段,其本質上是“看”的過程,其工作對象側重于“面”狀地物;全球定位系統則是“聚焦”于“點”狀地物;而地理信息系統則是依據數據庫,側重于“分析、計算”。我國西北內流區深居內陸,距海遙遠,受不到夏季風的影響,降水少。內流河的補給方式以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為主。由于全球氣候變暖,造成高山冰川面積和儲量減少,對周邊的自然環境產生重要影響。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下列材料,回答下面小題。
材料一 我國目前部分優勢糧食生產基地分布示意圖。
材料二 中國糧食流通格局正呈現出“北糧南運”、“中糧西運”的態勢,糧食生產地域重心發生了由南向北、由東向中的逐漸轉移。
【1】關于甲、乙、丙三個糧食生產基地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甲地人均耕地多,而且水熱條件優越
B. 乙地夏季光熱充足,晝夜溫差大,但水源不足
C. 丙地光、熱、水充足,且土地的集中性好
D. 甲、乙兩地光、熱、水條件相同,但農作物類型不同
【2】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作為商品糧基地,地位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
A. 土地相對集中,適宜機械化生產 B. 河網密布,交通不便
C. 當地人的食物結構發生了根本的改變 D. 農業生產結構的調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近年來,我國各地形成了多個優質農產品基地,產品銷往國內外,為我國農業的發展走出了一條新路。讀圖,回答下面小題。
【1】圖中A、B兩地均為我國優質反季節蔬菜生產基地。下列關于A、B兩地反季節蔬菜生產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A地位于河谷地區,熱量條件好,冬季蔬菜仍可生長
B. B地緯度低,冬季降水
C. 盛夏時節A地生產喜涼蔬菜,隆冬季節B地生產喜溫蔬菜
D. 冬季對A地蔬菜的需求旺盛,夏季對B地蔬菜的需求旺盛
【2】D兩地均有乳制品生產企業,其形成的主導區位因素分別是( )
A. 原料、科技 B. 原料、市場
C. 勞動力、市場 D. 政策、交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問題。
璧山區位于重慶西部,是重要的城市功能區之一,其制鞋業已有100多年的歷史,成長為支柱性產業之一。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東部地區制鞋業原成本優勢逐漸消失,呈現出“東鞋西移”。璧山區遵守“創新+資本=新動力”的經濟邏輯,穩步推進西部鞋業建設,被譽為“中國西部鞋都”。下圖為“璧山區地理位置分布圖”。
(1)試分析璧山區成為“中國西部鞋都”的主要原因。
(2)闡述“東鞋西移”對我國西部區域發展的重要意義。
(3)試分析我國東、西部地區勞動力成本差異及其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我國南方某地區推廣的農業模式,讀下圖,回答小題。
【1】該農業模式屬( )
A. 精確農業 B. 處方農業 C. 立體農業 D. 有機農業
【2】該農業模式在當地大力推廣,可有效緩解的生態問題是( )
A. 山體滑坡 B. 水土流失 C. 次生鹽堿化 D. 生物多樣性減少
【3】該地區出現南方罕見的井灌農業生產方式,主要原因是( )
A. 雨熱不同期 B. 降水少,蒸發強
C. 水污染嚴重 D. 地表水下滲嚴重
【4】決定下列農業區位選擇的主導因素分別是:( )
①華南的雙季稻種植 ②寧夏平原的水稻種植
③新疆的瓜果生產 ④上海郊區的乳畜業
A. ①熱量 ②水源 ③光照 ④市場
B. ①水源 ②地形 ③熱量 ④市場
C. ①地形 ②國家政策 ③土壤 ④科技
D. ①熱量 ②土壤 ③地形 ④國家政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泰中羅勇工業園區是東南亞最大的中資工業園區,依托政策優勢,園區已形成集物流、會展、生產加工于一體的綜合工業園。為保證發展,園區對進駐企業進行綜合考察,以期形成上下游協同發展的產業鏈。2015年來自杭州的Z公司進駐該產業園,投資泰國優勢產業。讀泰中羅勇工業園區地理位置圖,完成下列問題。
【1】除政策外,影響泰中羅勇工業園區選址的主要區位因素是
A. 工業基礎 B. 交通 C. 環境 D. 技術
【2】吸引Z公司進駐園區的優勢產業最有可能是
A. 毛紡織業 B. 精密機械 C. 光伏產品 D. 橡膠制品
【3】園區對引進企業進行綜合考察的目的是
A. 減少勞動成本 B. 擴大市場范圍
C. 避免過度競爭 D. 共享基礎設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由于區域所處位置的不同,自然環境的差異,各個區域在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也呈現出不同的特點。讀下圖回答下列各題。
【1】影響甲乙兩國氣候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A. 大氣環流 B. 太陽輻射 C. 地形 D. 人類活動
【2】關于甲國與乙國經濟發展的差異性的說法,錯誤的是
A. 甲國工業化早,乙國工業起步晚
B. 甲國農業以畜牧業為主,乙國農業以漁業為主
C. 甲國工業屬于“資源型”布局,乙國工業屬于“臨海型”布局
D. 甲國傳統工業曾在世界上地位突出,乙國高新技術產業在世界上地位突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某旅行社組織了“重走霞客路”大型旅行考察活動。下為考察路線示意圖,據此回答下面小題。
【1】旅行團在黃山、衡山、泰山、華山考察中都能見到的自然帶是:( )
A. 山地常綠闊葉林帶 B. 山地針葉林帶 C. 山地落葉闊葉林帶 D. 山地冰雪帶
【2】旅行社在本次考察中設計了下列主題活動,其中不可能實現的是:( )
A. a—c:喀斯特地貌之旅 B. c—d:江南奇山異水之旅
C. d—f:南北景觀之旅 D. g—f:西北大漠戈壁之旅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