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圖l,回答1~2題。
1.若圖1示意東半球(E為北極點,F為南極點),則
A.O點正午太陽高度的最大值為90,且正午太陽高度的年變化幅度全球最大
B.P、R兩點全年晝夜等長,E、F兩點除春秋分外晝夜現象相反
C.OF兩點之間的距離略長于OR
D.E點與O點的地方時總相同,與P點的地方時不同
2.若圖1示意立夏時夜半球的范圍(E、O、F三點位于同一經線圈上),則
A.P點可能位于我國華南
B.O點位于F點的正北方向
C.P、R兩點緯度數值相同,經度數值互補
D.E、F兩點緯度數值互余,經度數值互補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讀我國部分省(區)輪廓圖,回答1~2題。
1.下列選項中相鄰的省(區)是 ( )
A.K、M B.K、N C.L、M D.L、N
2.N省(區)中人口較多的少數民族是 ( )
A.維吾爾族 B.哈薩克族 C.蒙古族 D.藏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0-2011學年雙鴨山一中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 題型:選擇題
下圖是某區域年等降水量圖。讀圖回答1~2題
1.導致圖中L地與Q處降水量差異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 緯度位置 B.海陸位置 C.地形 D.植被
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M海區屬于印度洋 B.Q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
C.該區域為熱帶草原景觀 D.油橄欖是該區域主要農作物之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0年海南省高三五校聯考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圖1表示地球上某兩個區域等壓線分布狀況,圖中數值a>b>c。讀圖l回答1~2題。
1.以下關于兩圖的正確說法是
A.甲、乙兩天氣系統在同一季節達到強盛
B.甲是由副熱帶高壓北移形成的
C.乙是由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影響形成的
D.甲冬季強盛,乙夏季強盛
2.當乙達到強盛時期
A.我國華南處于雨季
B.滿載石油的日本油輪返航時逆風為主
C.地中海沿岸炎熱干燥
D.非洲南部動物向北部遷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讀圖,據此回答1~3題。
1.甲、乙兩地農業生產的共同點是 ( )
A.熱帶經濟作物種植廣泛
B.生態農業、城郊農業發展迅速
C.大棚農業蓬勃發展
D.商品谷物農業發達
2.乙地城市化發展的直接原因之一是 ( )
A.改革開放 B.外資推動
C.鄉鎮企業發展 D.一鎮一品
3.L鐵路建成的意義是 ( )
A.取代了昔日的水運,沿線形成有若干城市構成的經濟地帶
B.促進了昔日的水運,帶動了沿河地區經濟的發展
C.加強了與外界的聯系,促進了當地自然資源的開發
D.加快了第三產業的發展,改善了能源消費結構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