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讀下圖,完成下面小題。
【1】圖示地區
A.人口集中區向地勢低平地區移動
B.環境承載力的直接影響因素是經濟發展水平
C.未來的人口合理容量有可能提高
D.發展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擴大綠洲面積
【2】圖中現在城鎮相對于古城位置的變化反映了
A.該地區生態環境的惡化
B.人類對水質的要求越來越高
C.人類對水資源的利用率越來越高
D.交通條件成為現在城鎮選址的首要條件
【答案】
【1】C
【2】A
【解析】
【1】圖示地區為塔里木盆地,深居內陸,降水少,人口集中區向山麓地區移動,A錯誤。環境承載力的直接影響因素是水資源,B錯誤。未來人類獲取水資源的手段提高,人口合理容量有可能提高,C正確。發展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解決水資源問題,D錯誤。故選C。
【2】圖中現在城鎮相對于古城位置向河流上游移動,這種變化反映了河流下游水資源減少,已經不適合人類居住,反映了該地區生態環境的惡化,A正確。當地水資源缺乏,人類對水質的要求不高,對水資源的數量要求越來越高,B錯誤。人類對水資源的利用率越來越高則下游不會出現斷流、人口不會減少,應該是上中游過度用水,導致下游斷流,C錯誤。水資源條件成為現在城鎮選址的首要條件,D錯誤。故選A。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藍窗”位于馬耳他戈佐島,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作品。兩邊直徑約100米的天然石灰巖石墩,支撐著一個石蓋,形成一個高約100米、寬約20米的“窗子”,從中可以看到對面藍色的波濤,因而得名“藍窗”并成為該國的旅游標志(如圖所示)。它在2017年3月8日的場暴風雨(風速可達48千米/時)中坍塌,當地居民羅杰目睹了這驚人一幕:上午9:40左右,“藍窗”下的海水波濤洶涌。突然,石穹坍塌,巨石落入海中,一陣煙霧隨即沖向天空……
(1)指出造成“藍窗”坍塌的地質作用。
(2)分析造成“藍窗”坍塌的自然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公轉軌道相鄰的三大行星相對位置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1】圖中①、②行星分別代表( )
A.火星、水星B.火星、金星
C.金星、火星D.金星、水星
【2】與①、②行星相比,地球具備生命存在的基本條件之一是( )
A.適宜的大氣厚度和大氣成分
B.強烈的太陽輻射和充足的水汽
C.復雜的地形和巖石圈
D.強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天體系統的不同級別劃分示意圖。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1)宇宙間天體的相互________和相互________形成天體系統。
(2)圖中②級天體系統是______________,與其級別相同的天體系統是_____________。
(3)③級天體系統的中心天體是_______________。
(4)我們夜晚看到的月球屬于圖中最低一級的天體系統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表為2012-2014年我國某市常住人口變化抽樣統計資料。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表中數據可以直接反映出該市
A. 人口數量減少 B. 城鎮用地規模減小
C. 城市化水平提高 D. 人口老齡化減緩
【2】2016年1月該市開始實施“全面放開二孩”政策,預計到2040年前后,此項政策對該市人口方面的可能影響是
A. 增加人口合理容量 B. 解決人口過于集中的問題
C. 增加勞動力的數量 D. 大幅提高人口自然增長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是位于岷江下游的某個小島一年中不同時期河岸線變化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島上居民欲在夏季開發島上淺水游泳區,最適宜淺水游泳的地點是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2】該圖比例尺增大一倍,則
A. 新圖比例尺為1:5000 B. 新圖幅為原圖的2倍
C. 甲地地表坡度變陡 D. 丙、丁的圖上距離為原圖的兩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1是某雄性動物(2n=32)某個細胞進行分裂時,核DNA數目的變化;圖2是該動物某細胞內部分染色體示意圖。請回答下列問題:
(1)A時期的細胞稱為__________。
(2)圖2細胞所示的染色體形成__________個四分體,該細胞所處時期位于圖1中的__________(填字母)時期,此時期該動物體內一個體細胞中同源染色體共有__________對。
(3)細胞由B時期進入C時期,核DNA數量減半的原因是__________。處于C時期的細胞,細胞內染色體數目在__________(填時期)增加一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甲區域各州是美國傳統制造業的集聚地,而乙區域的幾個州則以先進制造和現代服務業為主(下圖)。1970年后,隨著西歐、日本和中國的崛起,美國傳統制造業逐漸走向衰落,大量人口從甲區域向乙區域轉移。
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進入上世紀70年代后,美國大量人口從甲區域向乙區域轉移的主要原因是
A.甲區域氣候變冷B.乙區域資源開發
C.乙區域教育先進D.產業布局的調整
【2】大量人口遷出對甲區域各州的影響是
A.環境污染加劇B.經濟增長乏力
C.人地矛盾突出D.產品品質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梳式布局”是我國嶺南地區典型的村落布局形式,村中的建筑順坡而建,前低后高,像梳子一樣縱向排列,前后建筑之間空隙很小,兩列建筑之間有一小巷,寬約1.2米至2.0米,是村內的主要交通道路;村落多以水域為中心布局,村前多為湖泊或池塘。下圖為嶺南地區村落“梳式布局”示意圖。
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嶺南地區村落“梳式布局”的主要目的是( )
A.采光和防風B.通風和排水C.御寒和防沙D.防潮和防盜
【2】嶺南地區民居多以水域為中心布局主要是為了( )
A.灌溉農田B.取水防火C.生活供水D.防御洪災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