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某同學利用手中的等高線地形圖進行鄉土地理觀察,他乘車到某一村落,下車后舉目所見盡是水田分布,溝渠縱橫。讀下圖,回答下列各題。
【1】圖中由甲-乙-丙-丁-戊-庚-辛-壬-癸-甲連線所圍成的區域屬于河流地貌中的 ( )
A. 三角洲 B. 沖積平原 C. “V”型河谷 D. 沖積扇
【2】該同學所觀察的村落最有可能是圖中的( )
A. 甲 B. 丙 C. 庚 D. 乙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楊先生在雅安(30°N , 103°E )工作,國慶長假后的第一天早晨8點(北京時間)當他走進單位大門時,發現影子落在自己的正前方。讀下圖回答各題。
【1】單位大樓有甲、乙、丙、丁四個大門,楊先生走進的大門可能是哪一個(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楊先生走進的大門大約在北京時間幾點結束陽光直接照射( )
A. 12:00 B. 13: 00 C. 14:00 D. 17: 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環境保護】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駱馬湖(如下圖所示)地跨宿遷、徐州兩市,是江蘇境內第四大淡水湖(面積260平方千米),被江蘇省定為蘇北水上濕地保護區,是南水北調的重要中轉站。
駱馬湖過去湖水清澈,湖灘淺水中蘆葦密密匝匝,浮游生物眾多,一直是漁民的家園。駱馬湖原來是平均水深3—5米的淺水湖,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出現采砂作業以采,現在水深已達到60多米。原本星羅棋布的幾十個大大小小的湖中島,大多已先后消失,水生生物大量死亡,湖泊生態發生了“荒漠化”現象。
分析駱馬湖采砂對湖泊生態的危害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多肉植物通常生活在氣溫偏高,降水量少且有明顯干濕季交替的地方,有少量霧氣和露水也可滿足其生存需要。多肉植物葉小、肉厚,非洲西南部的納馬夸蘭地區夏季多霧、冬雨較多,使多肉植物瘋狂繁殖,其多肉植物出口量已位居世界前列。納馬夸蘭沙漠有著5000萬年的歷史,國際生態保護組織認可納馬夸蘭沙漠是地球上唯一的生物多樣化干旱區,區域內有3500多種多肉植物,占全球多肉植物種類的10%,其中1000多種是這里獨有的。下圖為納馬夸蘭周邊區域和納馬夸蘭氣候資料圖。
(1)分析納馬夸蘭南部地區適合多肉植物生存的氣候條件。
(2)從生物進化和人類活動角度說明納馬夸蘭沙漠多肉植物種類眾多的原因。
(3)分析納馬夸蘭多肉植物出口量已位居世界前列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我國南海諸島圖。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1】上圖中①島對我國最重要的戰略意義是
A. 高新技術發達 B. 氣候溫暖濕潤
C. 東出太平洋的重要支點 D. 有豐富多樣的自然資源
【2】夏季,南海表層水溫均在28℃以上,但在中南半島東部沿岸海域,水溫較低,其原因
可能是
A. 緯度較高 B. 海水較深
C. 有大量河流水匯入 D. 受沿岸上升流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我國西部地區部分省區圖,完成下列各題。
【1】湖泊b的水位近年來持續下降,著名的“鳥島”已與岸邊相連變為半島。其主要原因是
A. 利用湖水進行灌溉較多
B. 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嚴重
C. 其流域的農業用水增多
D. 氣溫升高,蒸發量增大
【2】據報道,20世紀50年代修筑青藏公路a時,有人特意在高原上鏟過一鍬土,到現在,這一鏟土的痕跡仍然保留著。這反映了青藏高原的
A. 生態系統非常穩定 B. 內力作用大于外力作用
C. 生態系統不易破壞 D. 生態系統自我修復能力極差
【3】該地區的傳統作物--青稞屬于
A. 喜熱植物 B. 喜光植物 C. 喜水植物 D. 喜陰植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旅游地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據中國鄉村之聲《三農中國》報道,在陜西省咸陽市禮泉縣袁家村,本是只有62戶人家的小鄉村,近些年,這里古色古香的關中建筑和關中特色小吃無不吸引著人們對關中文化的向往,高峰時,村子一天能來18萬游客,即使在當下寒冷的冬季,村里也有不少游人。袁家村鄉村旅游辦的紅紅火火,一時間成了鄉村旅游的網紅。
試從地理的角度分析袁家村發展民俗文化游的優勢及民俗文化對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地理——選修6:環境保護】
水資源是人類生產、生活必需的資源,我國南北方均缺水。下表為我國南北方部分資料對比表:
根據材料說出我國南北方缺水類型并對比分析造成我國南北方缺水原因的主要差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