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4為我國北方某河流入海口1989年和2009年的衛星形象。該河口區河流主流曾于1996年人工改道。讀圖回答1-2題。
1.比較兩幅形象,可判讀和分析出
A.河流主流流向由東北改向東南 B.河流故道南部海岸繼續淤積增長
C.河水含沙量明顯增加 D.三角洲形態變化主要與河流改道有關
2.該河口海岸帶合理的開發利用方式是
A.建設大型海港,發展遠洋運輸 B.建立濕地保護區,保護生態環境
C.開辟海水浴場,發展濱海旅游 D.開墾成為耕地,發展糧食生產
1. D
2. B
【解析】
1.本題主要考查衛星遙感、我國區域地理特征,以及讀圖判讀分析問題的能力。難度中等。由題圖,可以很明顯地看出,1989年時,河流入海口在東南方向,而2009年時,該河流入海口則改道向東北入海,選項A錯誤。由圖片可以看出,河流改道后,河流故道南部海岸因缺少泥沙淤積,其面積幾乎沒有變化,選項B錯誤。從兩幅圖片的對比中,我們可以很明顯地看到,河口三角洲的面積變化不大,這說明該河流上中游地區植被綠化工作較好,水土流失減少,選項C錯誤。顯然選項D正確。
2. 本題主要考查海岸帶的合理開發與保護問題,難度低。由題圖,該河口入海口處,因泥沙淤積導致航道淤塞,不宜建設港口,選項A錯誤。而在河流入海口處,應泥沙淤積,地勢相對低平,一般會形成濕地,濕地是一種環境資源,建立濕地保護區,有利于生態環境的保護,顯然選項B正確。而海濱浴場的建設是有一定要求的:坡緩、沙細、浪平、水清,交通便利,沒有排污口,易設置防鯊網等。而河口附近,因泥沙淤積,水流不穩,易產生水下漩渦,具有不穩定的安全因素,不宜設置海濱浴場,選項C錯誤。河流入海口附近,因地勢低平,土層結構不穩定,加之海洋潮汐現象,易形成鹽堿土壤,不利于發展農業生產,選項D錯誤。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圖4為我國北方某河流入海口1989年和2009年的衛星形象。該河口區河流主流曾于1996年人工改道。讀圖回答下面試題。
1.比較兩幅形象,可判讀和分析出
A.河流主流流向由東北改向東南 B.河流故道南部海岸繼續淤積增長
C.河水含沙量明顯增加 D.三角洲形態變化主要與河流改道有關
2.該河口海岸帶合理的開發利用方式是
A.建設大型海港,發展遠洋運輸 B.建立濕地保護區,保護生態環境
C.開辟海水浴場,發展濱海旅游 D.開墾成為耕地,發展糧食生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0-2011學年福建省高三第四次月考地理試卷 題型:選擇題
圖4為 我國北方某河流入海口1989年和2009年的衛星形象。該河口區河流干流曾于1996年人工改道。讀圖回答第2題。
比較兩幅圖像,可判讀和分析出( )
A.河流干流流向由東北改向東南 B.河流故道南部海岸繼續淤積增長
C.河水含沙量明顯增加 D.三角洲形態變化主要與河流改道有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單選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0高考文綜試題--地理(山東卷)詳解 題型:選擇題
圖4為我國北方某河流入海口1989年和2009年的衛星形象。該河口區河流主流曾于1996年人工改道。讀圖回答以下2題。
1.比較兩幅形象,可判讀和分析出
A.河流主流流向由東北改向東南 B.河流故道南部海岸繼續淤積增長
C.河水含沙量明顯增加 D.三角洲形態變化主要與河流改道有關
2.該河口海岸帶合理的開發利用方式是
A.建設大型海港,發展遠洋運輸 B.建立濕地保護區,保護生態環境
C.開辟海水浴場,發展濱海旅游 D.開墾成為耕地,發展糧食生產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