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我國三大自然區各具特色,區域間自然差異顯著影響到人類的生產活動。據此完成下列小題。
【1】從東部季風區到西北干旱半干旱區再到青藏高寒區( )
A. 區域面積依次增大,人口比重依次減少
B. 地勢逐級升高,降水逐漸減少
C. 人類活動漸次增強,自然狀態變化逐漸變大
D. 土壤發育程度逐步降低,生物種類越來越少
【2】新疆生產的瓜果特別甜,原因是( )
A. 于量多,光照弱,利用作物的光合作用
B. 降水少,瓜果水分含量少,糖分含量高
C. 晝夜溫差大,營養物質消耗少,糖分積累多
D. 晴天多,雨量少,溫差不大,有利于作物生長
【3】青藏高寒區的農作物分布在河谷中,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
A. 河谷地區土壤肥沃B. 河谷地區氣溫較高,熱量條件較好
C. 河谷地區人口稠密,勞動力多D. 河谷地區有豐富的水源
【答案】
【1】D
【2】C
【3】B
【解析】
本題考查我國區域差異。
【1】東部季風區的面積大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區和青藏高寒區;青藏高寒區的降水量大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區;從東部季風區到西北干旱半干旱區再到青藏高寒區,人口密度減小,地勢逐級增高;土壤發育程度逐步降低,生物種類越來越少。故選D。
【2】新疆位于西北內陸,氣候干旱,降水少,但光照強,晝夜溫差大,故利于糖分積累,瓜果水分含量大,糖分含量高,即ABD錯,故選C。
【3】青藏高原地區由于地勢高,故熱量不足是影響該地區農業生產的主要限制性條件,而河谷地區由于地勢略低,故熱量條件較為充足,適宜農作物生長.故選B。
本題考查我國三大自然區的差異性,試題難度較小,解題關鍵是識記三大自然區的特征。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電影《螢火蟲之墓》是為了紀念二戰停戰60周年由日本(東九區)電視臺于當年11月1日21時正式播出。該劇中的經典臺詞:“不知為何每次轟炸后都會下雨”,表現出了人們對于戰爭悲傷和恐懼的心情,就和陰雨天氣一般。
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當電影播出時
A. 北京太陽正從西南方落下
B. 開普敦(34S 18E)太陽正位于南方天空
C. 開羅(30N,31E)太陽正位于西南天空
D. 華盛頓(39N,77W)太陽正從西南方落下
【2】從地理角度解釋轟炸后下雨的主要原因
①太陽輻射減弱,氣溫降低
②河湖水面蒸發,水汽增多
③大氣逆輻射增強,氣溫升高
④轟炸后煙塵增多,水汽凝結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蘇繡、湘繡、粵繡、川繡為中國四大名繡,是在絲綢或其他織物上采用絲線繡出花紋圖案的中國傳統工藝。這門藝術從古至今經歷了起步、發展、興盛到如今逐漸瀕危的過程,對刺繡工藝的保護、傳承和開發已迫在眉睫。
據此回答下列問題。
【1】四大名繡產生、發展的自然條件主要是
A.地形平坦開闊B.氣候溫暖濕潤
C.土壤深厚肥沃D.水源充足便利
【2】四大名繡逐漸瀕危的主要原因是
A.生產原料逐漸匱乏B.化學纖維普遍使用
C.現代生產方式的沖擊D.人們審美方式發生變化
【3】對刺繡工藝的保護和傳承,應當
A.開辟新的原料來源B.用機器生產替代手工
C.注重提高產品的實用性D.樹立品牌化規模效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粉紅椋鳥是一種往返于中西亞一東歐與印度一斯里蘭卡之間的長距離遷徒性候鳥,每年5~8月,新疆成為其主要的自然繁殖區。粉紅椋鳥多集結大群生活于干旱的開闊地,主要追隨家畜捕食被驚起的昆蟲。它們以蝗蟲為主食,且食量驚人。新疆西北部的塔城地區為蝗災多發區,塔城蝗災主要發生在春、夏季節,過去多采用飛機噴灑農藥滅蝗。近年來當地群眾在草場廣泛修建人工鳥巢,大力開展“引鳥工程”,利用粉紅椋鳥進行生物治蝗。
簡述塔城地區利用粉紅椋鳥進行生物治蝗的原因及給草原生態環境帶來的有利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鴉片戰爭后,寧波、上海等被開辟為通商口岸,實行自由貿易。寧波人逐漸經營起為外國人修補、定做衣服的裁縫生意,后來在上海發展壯大,成為上海灘家喻戶曉的“紅幫裁縫”,在當時社會上掀起了一股“西裝熱”。時至今日“紅幫裁縫”店成為全國眾多城市的百年名店,也逐漸造就了雅戈爾、杉杉、羅蒙等著名民族品牌。
據此完成下列小題。
【1】“紅幫裁縫”起初選擇經營西式服裝的主要原因是
A. 技術先進B. 材料廉價C. 需求量大D. 款式新穎
【2】與寧波比,上海有利于“紅幫裁縫”發展的主要優勢是
A. 政策B. 居民收入C. 勞動力D. 文化觀念
【3】“紅幫裁縫”店成為百年名店的主要原因是其產品
A. 質量優B. 材質好C. 價格低D. 多元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積云為常見的一類云,其形成受下墊面影響強烈。空氣在対流過程中,氣流攜帶來自下墊面的水汽上升,溫度不斷下降,至凝結溫度時,水汽凝結成云。水汽開始凝結的高度即為積云的云底高度。
此完成下面小題。
【1】大氣對流過程中上升氣流與下沉氣流相間分布,因此積云常常呈( )
A. 連續層片狀B. 魚鱗狀
C. 條帶狀D. 間隔團塊狀
【2】積云出現頻率最高的地帶是( )
A. 寒溫帶針葉林地帶B. 溫帶落葉闊林地帶
C. 熱帶雨林地帶D.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地帶
【3】在下墊面溫度決定水汽凝結高度的區域,積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現在( )
A. 日出前后B. 正午
C. 日落前后D. 午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地理——選修6:環境保護)閱讀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秦嶺,有著“國家中央公園”和“陜西綠肺”之稱,是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還被尊為華夏龍脈,地位不言而喻。然而,長期以來,違規征地、粗暴開發……秦嶺的別墅開發亂象屢禁不止,秦嶺北麓地區生態保護形勢日趨嚴峻。
(1)簡述秦嶺北麓地區亂開發造成的生態危害。
(2)從資源的合理利用角度為秦嶺北麓地區的發展提出合理化建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地理一選修6:環境保護)
2019年9月,澳大利亞爆發特大山火,這場全澳范圍的大火在嚴重性和規模上被視作“史無前例”,截止2020年1月10日,澳大利亞共燒毀730萬公頃的土地,對當地的生態環境造成災難性的影響,約35.5億噸二氧化碳排放到地球上空,大量動植物死亡。據衛星監測,科學家還發現澳大利亞山火所產生的煙霧已經穿過了南美洲,使當地天空變成一片灰色,其中十些煙霧高度達到了17公里。
結合材料,分析澳大利亞山火可能帶來的環境問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2019年2月13-14日,華北地區出現入冬以來范圍最廣、強度最大的一次降雪過程。據悉,針對此次降雪過程,河北、山西等省開展了人工增雪作業。
完成下列小題。
【1】此次人工增雪作業直接影響水循環的環節是
A. 降水B. 水汽輸送
C. 蒸發D. 地表徑流
【2】我國華北平原春季農業生產旱情嚴重,其原因主要有
A. 氣溫回升,積雪消融
B. 春小麥返青需水量大
C. 大風頻繁,蒸發旺盛
D. 河流結冰,流速緩慢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