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有些學者以每平方千米陸地可承載人數的分析為基礎,研究得出:漁獵時期為0.02-0.03人/平方千米,農業時期為40人/平方千米,工業時期為160人/平方千米。據此完成下列各題。
【1】該資料反映影響環境人口容量的一個重要因素是
A. 資源 B. 科技發展水平
C. 地區的對外開放程度 D. 人們的消費水平
【2】結合所學知識,判斷下列有關環境容量的敘述,正確的是
A. 國土面積的大小是制約環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B. 科技發展水平是制約環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C. 文化消費水平的高低不影響環境人口容量
D. 一定歷史階段、一定范圍內的環境人口容量具有相對的確定性
【答案】
【1】B
【2】D
【解析】
【1】本題考查環境人口容量。影響環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資源的豐富程度、科技水平、經濟發達程度、對外開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及消費水平等。其中資源的豐富程度和科技水平是制約環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而資源狀況則是影響人口承載力大小的首要因素。根據“漁獵時期為0.02—0.03人/平方米,農業時期為40人/平方米,工業時期為160人/平方米”,不同的生產力水平,環境人口容量不同。所以本題選擇B選項。
【2】本題考查環境人口容量。影響環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資源的豐富程度、科技水平、經濟發達程度、對外開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及消費水平等。環境人口容量與資源的豐富程度、科技水平、經濟發達程度、對外開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成正比,與消費水平成反比。一定歷史階段,一定范圍內環境人口容量具有相對確定性。所以本題選擇D選項。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旅游地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吉林的霧凇、冰雪景觀獨特,霧凇俗稱樹掛,是在寒冬季節時出現在吉林松花江畔十里長堤的自然現象,是水汽直接凝華而產生的,是吉林市得天獨厚的地理氣候條件所致。與桂林山水、長江三峽、云南石林并稱為“中國四大奇觀”。
閱讀材料,說明吉林市霧凇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并分析吉林發展旅游業的優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2017年4月,國務院宣布設立雄安新區。這是繼深圳經濟特區、上海浦東新區之后又一具有全國意義的新區。雄安新區下轄3個縣,在規劃中,3縣各有特色,如安新縣發展生態旅游,雄縣以高端制造業為主,境內主要建設軌道交通,以公租房為主,不建商品住宅。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雄安新區摒棄傳統公交,以軌道交通為主,主要目的是
A. 擴大出行范圍 B. 減少污染物排放
C. 完善出行方式 D. 提高客貨運量
【2】雄安新區內部不建設商品住宅,主要是因為商品住宅
A. 建設成本過高 B. 不符合新區發展規劃
C. 容納的人口有限 D. 占用土地面積過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高鐵具有安全,高速、舒適和準點等特點,在中短途出行中占據巨大優勢,近年來國內各地高鐵多在遠郊布局,也讓不少民眾感嘆:高鐵的速度是變快了,但去高鐵站的時問也變多了,據此回答下面小題.
【1】對高鐵站布局在遠郊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 降低征地拆遷成本 B. 確保乘坐高鐵出行便利
C. 緩解市中心的交通壓力 D. 依托高鐵站擴大城市規模
【2】在高鐵站附近最適宜布局的是
A. 工業區 B. 商業區 C. 物流區 D. 倉儲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下表,完成下列問題。
表:某年四城市人口變化資料(單位:萬人)
城市 | 年初人口 | 年凈遷入人口 | 年末人口 |
① | 25 | 1.95 | 26.90 |
② | 21 | 4.21 | 25.21 |
③ | 25 | 0.85 | 25.90 |
④ | 18 | —2.21 | 15.97 |
【1】該年四城市的人口自然增長率按由低到高的排列順序,正確的是
A. ①②③④ B. ④②③① C. ①③②④ D. ④③②①
【2】如果四城市所在區域的總人口均為100萬,城市化進程最快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關于城市④人口遷移影響的敘述,正確的是
A. 必然導致人口老齡化 B. 有利于該城發展勞動密集型工業
C. 必然加劇該城的環境污染 D. 可以緩解該城用地緊張的狀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表是我國四種農作物種植的適宜氣候條件。讀表回答問題。
農作物 | 生長期平均氣溫(℃) | ≥10℃積溫(℃) | 降水量(mm) | 日照時數(h) |
① | 18~30 | >3 500 | >600 | >800 |
② | 20~30 | >4 500 | 850~1 500 | >1 800 |
③ | 15~18 | >1 600 | 200~500 | >800 |
④ | 20~30 | >8 000 | >1 500 | >2 000 |
(1)四種農作物中,適合于鄱陽湖平原種植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成都平原不適宜種植農作物②的主要原因是( )
A.熱量條件不足
B.水分條件不足
C.水熱配合不好
D.光照條件不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表是我國某地連續三個月21日的日出和日落時刻(北京時間)。讀表,完成問題。
時間 | a月21日 | b月21日 | c月21日 |
日出 | 5:10 | 5:05 | 5:19 |
日落 | 19:05 | 19:20 | 19:15 |
(1)從a月21日到c月21日期間( )
A.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半球且向南移
B.該地正午太陽高度逐漸增大
C.該地月平均最高氣溫出現在c月
D.該地晝長夜短且晝逐漸變短
(2)許多地理現象的出現具有明顯的季節性,下列現象不是出現在b月的是( )
A.江淮地區適逢梅雨季節
B.非洲草原上的角馬大規模南遷
C.華北平原正在收割小麥
D.南非好望角附近海域風大浪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美國航天局2017年2月22日宣布,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小組發現,在距地球僅40光年外發現圍繞單一恒星運行的7顆系外行星。中心天體Trappist-1的質量和亮度,分別只有太陽的1/10以下和1/200,溫度只有太陽的1/2。天文學家認為,這一酷似太陽系的星系,堪稱迄今尋找外星生命的最佳地點。據此完成下列各題。
【1】推測該天體系統屬于( )
A. 地月系 B. 銀河系 C. 太陽系 D. 河外星系
【2】天文學家推測該星系的某顆行星上可能存在生命,需要從哪些方面尋找論據( )
①大小與地球相似②存在液水 ③擁有與地球相近的溫度④距離地球較近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隨著農業科技的進步,各種新型地膜應運而生。保定滿城的農民在草莓的底部覆蓋了黑色薄膜,取得了較高的經濟效益。近年來,針對塑料薄膜的殘留問題,某科學家以蔗渣漿為原料,生產出了“再生纖維素共混膜”。據此完成下列問題。
【1】與常用透明地膜相比,農民改鋪黑色薄膜的主要目的是
A. 抑制雜草
B. 保持土溫
C. 保持水分
D. 防止下滲
【2】不可降解的地膜殘留在土壤中會
A. 利于植物吸收水肥
B. 阻礙土壤溫度提升
C. 危害作物根系發育
D. 加快表土流失速度
【3】與傳統地膜相比,“再生纖維素共混膜”的環保意義表現在
A. 生產過程無污染
B. 生產成本比較低
C. 北方地區可推廣
D. 自然降解污染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