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讀某中等城市布局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請依據圖文信息,指出圖示工業區布局的特點及優點。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穿衣指數是根據自然環境對人體感覺溫度起主要作用的天空狀況、氣溫、濕度及風等氣象條件,對人們適宜穿著的服裝進行分級,以提醒人們根據天氣變化適當著裝。讀我國某日穿衣指數分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如圖所示,由海南背心—廣西、湖南短袖一湖北襯衣—河南西服—河北、遼寧大衣—吉林、黑龍江厚羽絨服的衣著變化體現了( )
A.經度地帶性的地域分異規律
B.山地的垂直地域分異規律
C.緯度地帶性的地域分異規律
D.非地帶性現象
(2)新疆和海南的穿衣指數不同,反映了區域環境的( )
A.整體性
B.聯系性
C.開放性
D.差異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某地某時段近地面等壓面示意圖,完成下列問題。
【1】造成甲、乙兩處氣壓差異的直接原因可能是( )
A. 甲、乙分別位于河流兩側
B. 甲、乙分別位于鋒面兩側
C. 甲、乙分別位于山脈兩側
D. 甲、乙分別位于臺風中心兩側
【2】若從甲到乙的氣壓變化與某天氣系統過境前后的氣壓變化相同,則該天氣系統可能為( )
A. 冷鋒系統 B. 暖鋒系統
C. 低壓系統 D. 高壓系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東亞海陸熱力差指數是指東亞季風區的陸表溫度與副熱帶西北太平洋的海表溫度之差,指數大的年份夏季風偏強,反之夏季風偏弱。下圖為東亞1960~1999年夏季海陸熱力差指數逐年變化。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1】圖示時段,東亞地區( )
A. 陸表溫度比海表溫度高
B. 陸表與海表溫度持續上升
C. 夏季海陸熱力差異有明顯的年際變化
D. 夏季海陸熱力差異有固定的周期性變化
【2】據圖推斷我國東部季風區( )
A. 夏季風逐年增強
B. 夏季風逐年減弱
C. 1961年華北地區降水偏少
D. 1980年江淮地區降水偏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某水庫運行后入庫泥沙量、出庫泥沙量及攔截率變化統計圖,完成下列各題。
【1】按照目前的發展趨勢,該水庫面臨的主要問題是
A. 上游來水減少 B. 水庫庫容逐漸變小
C. 庫區水污染加劇 D. 入庫泥沙量不斷增多
【2】2009年出庫泥沙量劇增的主要原因是
A. 上游水土流失加劇 B. 水庫庫容變小
C. 水庫清淤 D. 水庫攔截率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我國煤炭資源主要分布區示意圖,完成下列各題。
【1】關于我國煤炭資源的地理分布特點的敘述,錯誤的是
A. 我國煤炭資源數量大且種類齊全,但地理分布差異較大
B. 煤炭資源的分布格局總體上北多南少
C. 山西省是我國重要的煤炭基地,全省范圍內土地下都有煤田分布
D. 煤炭資源集中分布在山西、內蒙古、陜西、新疆等地區
【2】甲地區煤炭工業面臨的挑戰主要有
①西氣東輸 ②西電東送 ③南水北調 ④新能源開發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3】甲地區煤炭資源豐富,為了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①建設坑口電站,變輸煤為輸電 ②發展以煤為原料的化學工業③延長產業鏈,增加產品附加值 ④大力發展公路運輸,提高煤炭外運能力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巖石圈物質循環和大氣受熱過程示意圖”。據此回答下列問題。
(1)地球內部結構中,丙以上叫作 , 橫波是否能穿過丙處(是或否)。
(2)甲箭頭代表作用。巖石裸露地表后受外力作用,形成(填字母)類巖石。
(3)圖示的火山噴發物會使局部氣溫下降,原因是大量的火山噴發物能使(填數碼)增強,而使(填數碼)減弱。
(4)圖示乙地的地質構造 , 形成的地形為;其成因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根據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1925年~1927年使用回聲測深法發現了北大西洋中脊,它將大西洋從中央一分為二。
材料二:20世紀50年代開始對海底巖層的地磁進行了大量測量,1963年瓦因與馬修斯提出了地磁條帶分布成因與大洋中脊形成的假說。
以上事件表明人類對海洋的認識處于( )
A.“魚鹽之利”和“舟楫之便”的時代
B.海洋探險時代
C.科學研究時代
D.大航海時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