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亞馬孫熱帶雨林是地球上現存面積最大、保存比較完整的一片原始雨林。路透社巴西利亞2012年1月23日消息:亞馬孫森林在過去的5個月中再次遭到嚴重破壞,毀林面積從2011年8月的243平方千米激增到12月的948平方千米。這個數字相當于2004年同期的4倍。結合下圖回答下題。
【1】亞馬孫熱帶雨林被毀的根本原因是
A. 人口快速增長和生活貧困導致的發展需求 B. 發達國家的商業性伐木
C. 過度的遷移農業 D. 熱帶雨林的土壤貧瘠
【2】亞馬孫熱帶雨林面積減少直接導致的后果是
A. 海平面上升,淹沒沿海低地
B. 全球二氧化碳和氧氣的平衡受到破壞,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上升
C. 增加全球降水極端事件的發生
D. 低緯度農作物產量減少
【3】下列熱帶雨林開發方式中,會帶來經濟效益的有
①鼓勵保護性開發方式,如生態旅游等
②選擇性采伐與更新造林相結合
③加強雨林管理和保護,建立自然保護區
④設立國際基金
⑤加強環境教育,提高公民環保意識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⑤ D. ②④⑤
【答案】
【1】 A
【2】 B
【3】 A
【解析】
【1】巴西屬于發展中國家,經濟水平較低,人口數量多,增長快,故人口快速增長和生活貧困導致的發展需求是導致雨林破壞的根本原因,A正確;巴西屬于發展中國家,B錯誤;過度的遷移農業是導致雨林破壞的直接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C;熱帶雨林在短時間內被快速破壞,考慮是人為的大規模破壞所致,土壤條件不會導致雨林短時間發生改變,排除D。
【2】熱帶雨林被稱為“地球之肺”,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并釋放氧氣,雨林破壞會直接導致全球二氧化碳和氧氣的平衡受到破壞,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上升,故選B。
【3】建立自然保護區和加強環境教育并不能帶來經濟效益,不符合題意,故排除③⑤,A選項正確。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表為珠江、淮河流域有關數據對比表。讀表回答下列問題。
(1)淮河流域面積約為珠江流域的3/5,而徑流總量卻不足珠江的1/5,其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2)據表回答淮河流域水資源利用率遠高于珠江流域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珠江中下游地區夏秋季節多突發性暴雨洪水,主要原因是_________;冬季河口處常受海水入侵的威脅,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4)淮河流域7、8月份多洪水。主要氣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下圖,完成下列各題。
(1)地球內部的巖漿,經過①______過程,形成A________巖,A受到____________作用,形成B______巖。
(2)A和B巖石,在一定的________等條件下,發生③________作用,使原來巖石的礦物成分、結構發生改變而形成一種新的巖石C________巖。
(3)各類巖石在地幔深處發生④________作用,又成為新的________。
(4)從________到形成各種________,又到________的產生,這個變化過程就是地殼物質的循環運動過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下圖,回答問題。
(1)圖中的地質構造是,其中A為_________斜,B為________ 斜。
(2)甲、乙兩處的山地都是在______(流水、風力)的______(侵蝕、沉積)作用下形成的。
(3)①、②、③、④四處的巖石屬于沉積巖的是________,若要開采堅硬的巖石作建筑材料,宜選擇①處還是②處?______ 處;若開采優質的花崗巖作裝飾材料,宜選擇③處還是④處?________ 處。
(4)A、B兩處有一處為自流井,它是________處;A、B兩處有一處為良好的儲油構造,它是________處。
(5)任意采伐A處山區的森林,將會導致附近的河流泥沙量增多,水旱災害加劇,甚至可能造成______等地質災害。
(6)我國黃土高原形成千溝萬壑的地貌,主要原因有________(多選,填字母)。
A.黃土土質疏松 B.植被破壞嚴重
C.地面起伏明顯 D.流水侵蝕嚴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六大板塊分布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字母A代表______板塊, E代表______板塊。
(2)喜馬拉雅山脈是由______(填圖中字母)板塊和______板塊相互擠壓碰撞形成的。
(3)紅海是B板塊和C板塊的________邊界,它是兩大板塊________(填運動方式)形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地貌景觀圖”。
回答下列各題。
【1】主要受內力作用而形成的地貌景觀是( )。
A. 甲和乙 B. 乙和丙
C. 丙和丁 D. 甲和丙
【2】地貌景觀乙和丁的成因差異是( )。
A. 前者為流水堆積作用而成,后者為流水侵蝕作用而成
B. 前者為風力堆積作用而成,后者為風力侵蝕作用而成
C. 二者均為流水侵蝕作用而成,前者以化學作用為主,后者以機械作用為主
D. 二者均為流水侵蝕作用而成,前者以機械作用為主,后者以化學作用為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智利復活節島位于東南太平洋上,在270S和1090W交會點附近,是典型 的海洋孤島,人口5806人(2012年),面積163.6km2。荷蘭人于1722年4月22日“復活節”這天登陸該島,故命名為“復活節島”。讀下圖,完成下列各題。
【1】當地居民的生活飲用水源最可能為( )
A. 河流水 B. 地下水 C. 湖泊水 D. 海水淡化
【2】1722年4月22日荷蘭人在該島可能看到的自然現象有( )
A. 日落西南 B. 牛羊成群 C. 石灰巖廣布 D. 海浪東側高于西側
【3】關于復活節島的成因,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 海底火山噴發 B. 大洋板塊與大陸板塊相撞
C. 流水沉積作用形成 D. 珊瑚蟲遺體堆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勞動力廉價,紡織服裝出口歐美無配額限制,越南的勞動力價格是孟加拉國的兩倍。兩國都吸引了大量中國服裝企業來此辦廠。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1】中國企業最初選擇更多的是在越南辦廠,而不是孟加拉國,主要考慮的因素是
A. 面料運輸成本 B. 地價低
C. 勞動力 D. 關稅低
【2】【2】近年來,中國企業紛紛從越南遷至孟加拉,主要考慮孟加拉國
A. 勞動力成本低 B. 能源充足
C. 利于擴大市場 D. 原料豐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河床物質顆粒劃分標準。
材料二 圖為侵蝕、搬運、沉積和流速的關系圖,橫坐標表示物質顆粒的直徑,縱坐標表示速度。
材料三 某河流三個河床沉積斷面圖。
(1)對比材料一、二,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沉降速度與泥沙粒徑成正比關系
B.泥沙粒徑越小越容易被侵蝕
C.在一定粒徑范圍內,流速小于沉降速度便發生沉積
D.1厘米/秒的流速能搬運走1毫米粒徑的泥沙
(2)對比材料二、三,試判斷A、B、C三個斷面的流速大小為________。如果三個斷面分別對應河流上、中、下游,則:A對應________河段,B對應________河段,C對應________河段。
(3)綜合上述分析可知:一般情況下,流水速度越大,流水的________、________作用越強,河流物質的粒徑越大,________現象越明顯。
(4)下列現象不能用材料二圖示原理解釋的是( )
A.上海港航道淤塞
B.東非大裂谷兩邊形成懸崖峭壁
C.萊茵河上游的“V”形谷
D.尼羅河河口三角洲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