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末次冰盛期(末次冰期的全盛時期)是地質歷史時期最近的一個極端寒冷期。在末次冰盛期內,受季風環流變化的影響,中國大陸自然帶位置與現夸差異較大,同一個古人類遺址內石器制品數量減少。下圖示意末次冰盛期中國大陸自然帶分布。
(1)與現今相比,指出末次冰盛期中國東部季風區大陸自然帶位置特點。
(2)分析末次冰盛期以來中國大陸以東海岸線變化的原因。
(3)研究表明,造成現今黃河中下游地區在末次冰盛期成為溫帶草原帶的重要原因是夏季風弱。請從下墊面性質和海陸位置的角度分析現今黃河中下游地區在末次冰盛期夏季風弱的原因。
(4)自然帶的變化影響食物的獲取進而影響文明的演進。大地灣石器遺址在束次冰盛期石器制品數量明顯減少,試分析其地理原因。
【答案】(1)位置偏東、偏南
(2)氣溫升高,大量冰川融化;海水膨脹,海平面上升;淹沒沿海陸地,海岸線后退。
(3)末次冰盛期亞歐大陸雪線降低,冰川和凍土覆蓋面積增大;夏季,冰面反射太陽輻射增強,冰川凍土融化吸收能量多,夏季陸地增溫慢,亞洲低壓勢力減弱等原因,吸引夏季風的能力降低;黃河中下游地區離海距離增大,夏季減弱。
(4)氣溫降低,降水減少,自然帶由溫帶森林草原帶變為溫帶草原帶;漁業資源減少,植物生物量減少,動物南遷,食物數量減少,單位面積生活的人數量減少,大地灣石片遺址中石器制品數量明顯減少。 (或單位面積資源量不足,采集和漁獵需要更大面積、更長距離,單位面積生活的人數量減少)。
【解析】
本題考查自然要素相互影響的整體性。
(1)溫帶森林-草原帶位于長江流域,位置偏南,偏東。(2)末次冰盛期中國大陸海岸線位于現在海岸線以東的地區。從氣溫、海平面上升分析。(3)我國夏季風的形成主要海陸熱力性質差異造成的,末次冰盛期夏季氣溫低大陸氣壓較高,海陸氣壓差小,風力;黃河中下游地區離海距離遠,風力難以到達。(4)石器制品數量明顯減少,說明人口數量減少,人口數量減少是因為氣溫降低,資源減少。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省際人口遷移是長距離、大尺度的人口流動現象,對于推進以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新型城鎮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下圖示意省際遷入人口重心變化。
據此完成下列各題。
人
【1】省際遷入人口重心的空間格局變化反映
A. 西部大開發的政策B. 中部崛起的政策
C. 長三角和濱海新區的快速崛起D. 中國經濟重心向西北轉移
【2】省際人口遷移對城鎮化發展帶來的影響是
A. 只改變遷入地的城鄉人口結構B. 遷出地的城鎮化率下降
C. 遷入地城鎮化進入成熟期D. 促進城鎮化率省際差異縮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圖示國家為非洲內陸古國。(18分)
(1)該國地勢特征:(6分)
①平均海拔 ,依據: 。
②中部 四周 ,依據: 。
(2)該國(甲地)降水特征:(6分)
①年降水量 ,成因: 。
②降水集中在 季,成因: 。
(3)該國有獨特的計時方法:每日24小時從日出算起,以日出至日落間劃分日夜,即日出是每日零點,日落是12點。該計時方法當地老百姓沿用。簡析該國采用該計時方法的地理依據。(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某科考隊考察中央谷地及其附近區域,考察發現:中央谷地年降水量不足1mm;地勢南高北低,高差較大;周圍巖石性質差異明顯。下圖示意中央谷地所在區域及沿ab兩地地形剖面。
據此完成下列各題。
【1】科考隊員發現圖中海岸山脈西部沿海地區大氣能見度常年較低,推測其形成原因為該地區
A. 常年高溫多雨,水汽較充足B. 荒漠廣布,沙塵暴多發
C. 沿岸寒流流經,水汽易凝結D. 工業發達,霧和霾嚴重
【2】中央谷地沙丘數量較少,可能因為該區域
A. 南北高差大,長期處侵蝕環境B. 谷地較狹窄,沉積物分選性好
C. 兩風強勁,搬運走沙質沉積物D. 河流落差小,搬運來的泥沙少
【3】P地與M地農業發展所需水分的主要來源分別是
A. 雨水湖泊水B. 積雪融水地下水
C. 霧水地下水D. 冰川融水河流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FAST,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俗稱“中國天眼”(如下圖),在2016年9月正式竣工投入使用,它目前所能探測到的范圍130多億光年。
讀圖完成下列小題。
【1】天眼能探測到的最遠的天體系統是
A. 地月系B. 太陽系C. 銀河系D. 河外星系
【2】太陽活動對天眼工作的影響主要是
A. 干擾探測信號B. 破壞天眼設備
C. 縮短觀察時間D. 出現供電異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我國某湖泊原有面積為1416km2,由于人為增加湖泊深度,湖面水位降低,其面積減小為239km2。讀該湖水平衡表,完成下列各題。
【1】該地區最可能位于
A. 東北地區 B. 東南地區 C. 西北地區 D. 西南地區
【2】湖面縮小后
A. 湖面蒸發量增大 B. 湖面降水量不變 C. 徑流補給量減小 D. 供給下游水量增加
【3】湖泊的變化最可能導致該湖泊流域內
A. 氣候變得濕潤 B. 地下水位升高 C. 水土流失加劇 D. 荒漠化加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左圖為滬寧杭工業區示意圖,右圖為魯爾工業區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圖中兩工業區發展工業的共同優勢是( )
① 地理位置優越、 煤炭資源豐富、 水陸交通便利 ④ 水力資源豐富
⑤ 城市人口密集,勞動力素質高、 農業發達,著名的“魚米之鄉”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⑤ D. ④⑤⑥
【2】圖示兩工業區內鋼鐵工業發達,其鋼鐵工業發展共同的不利因素是( )
A. 鐵礦資源缺乏 B. 勞動力短缺 C. 科技水平較低 D. 市場狹小
【3】兩地的鋼鐵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的“三廢”排放會造成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下列不屬于其影響的是( )
A. 酸雨 B. 水污染 C. 全球變暖 D. 臭氧層空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季風指數是某一地區季風現象明顯程度的量值,其值越大表示季風現象愈明顯,它反映了一個地區季風的強弱程度。讀圖回答下列各題。
【1】【1】1923年,我國東部地區夏季出現下列現象可能性較大的是( )
A. 南北皆旱 B. 南澇北旱 C. 南旱北澇 D. 南北皆澇
【2】【2】20世紀末冬季風指數明顯減小,其原因可能是( )
A. 冬季風減弱 B. 夏季風減弱
C. 海陸熱力差異減小 D. 溫室效應加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百度地圖發布的2019年春運全國高速擁堵趨勢情況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2月4日成為高速擁堵低谷期的主要影響因素是
A. 經濟因素B. 文化習俗
C. 婚姻家庭D. 自然限制
【2】2月10日外出人員的主要目的是
A. 求學B. 務工C. 創業D. 婚姻
【3】緩解春節期間高速擁堵情況的最佳措施是
A. 修建更多的高速公路B. 限制人員出行
C. 優化我國的休假制度D. 引導就地創業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