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根據極圈內晝夜分布判斷北半球的節氣;每年的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點附近,地球公轉速度最快;每年7月初,地球位于遠日點附近,公轉速度最慢.白天的中央地方時為12點,根據“東早西晚、東加西減”求算北京時間;B點晝長依據該點所在緯度進行判斷.
(2)根據極圈內晝夜分布判斷太陽直射點的位置;太陽直射點的地方時為12點,根據“東早西晚、東加西減”求算太陽直射經度;正午太陽高度由太陽直射點的緯度分別向南北兩側逐漸遞減.
(3)正午太陽高度H=90°-兩者之間緯度差;依據太陽直射點位置的變化判斷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4)北半球冬半年,太陽從東南升起、西南落下;北半球夏半年,太陽從東北升起、西北落下.
(5)根據該日的節氣判斷地理現象的正確性.
(6)春、秋分日,太陽直射赤道,全球晝夜平分;北半球夏半年,太陽直射于赤道和北回歸線之間,北半球各地晝長夜短,且緯度越高,晝越長,北極附近出現極晝現象.北半球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晝長達一年中最大值,極晝范圍最大;北半球冬半年,太陽直射于赤道和南回歸線之間,北半球晝短夜長且緯度越高,晝越短,北極附近出現極夜現象.冬至日時,北半球各地夜長達一年中最大值,極夜范圍也最大.
(7)飛機飛行的最短距離為大圓航線的劣。
(8)讀地球公轉軌道圖,①為夏至日、②為秋分日、③為冬至日、④為春分日.
解答 解:(1)逆時針從北極上空俯視,北極圈及其以北地區出現極夜,為北半球冬至日;此日地球公轉速度較快;A點位于白天的中央,地方時為12:00;A點經度為60°W,北京時間為120°E地方時,北京時間為24:00;B點位于赤道,赤道上晝夜平分,晝長為12小時.
(2)逆時針從北極上空俯視,北極圈及其以北地區出現極夜,為北半球冬至日,太陽直射緯度為23°26′S;A點經度為60°W,位于白天的中央,為太陽直射經線;該日,全球正午太陽高度的分布規律是從南回歸線向南北兩側遞減.
(3)如圖甲所示,太陽直射南回歸線,這一天荊州(30°N)的正午太陽高度角H=90°-兩者之間緯度差=36°34′;讀地球公轉軌道圖,①為夏至日、②為秋分日、③為冬至日、④為春分日.當地球從④點運行到②點的過程中,荊州的正午太陽高度變化特征是先變大再變小.
(4)如圖甲所示,太陽直射南回歸線,該日,北京太陽從東南升起、西南落下,正午位于正南,北京天安門廣場旗桿在日出、正午、日落時的日影朝向依次是西北、正北、東北,故選:C.
(5)該日為12月22日,荊州正午太陽高度達一年最小值,正是考察南極的最佳季節,南極點附近出現極晝現象,故選:D.
(6)該日為12月22日,此日過后,北京的晝夜長短及變化情況是晝短夜長,且晝漸短夜漸長,故選:C.
(7)如果有一架飛機沿最短距離從B飛到A,兩點位于赤道,其大圓航線就位于赤道,其飛行方向是一直向東.
(8)甲圖所示日期為12月22日,3個月以后的節氣為3月21日.讀地球公轉軌道圖,①為夏至日、②為秋分日、③為冬至日、④為春分日.與乙圖中各點所示節氣相同的是④.
故答案為:(1)冬至;快;12:00;24:00;12小時.
(2)(23°26′S,60°W);由南回歸線向南北兩側遞減.
(3)36°34′;先變大再變小.
(4)C.
(5)D.
(6)D.
(7)一直向東.
(8)④.
點評 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了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解題的關鍵是從圖中獲取信息并調用相關知識進行解答.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30°N,20°W) | B. | 中緯度,西半球 | C. | 低緯度,東半球 | D. | 低緯度,西半球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圖中箭頭a表示外力作用,b、c表示內力作用 | |
B. | 三大類巖石之間可以直接相互轉化 | |
C. | 圖中①可能是變質巖 | |
D. | 只有巖漿巖在高溫高壓下才可能形成變質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