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天津濱海新區發揮臨海優勢,采取多種舉措,促進區域可持續發展。
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小題。
【1】集中分布在濱海新區北部的四處景觀(見上圖1),共同反映了當地著力發展的產業是( )
A. 船舶制造與維修B. 海洋文化旅游
C. 水產養殖與捕撈D. 遠洋貨物運輸
【2】政府有關部門在沿海灘涂上放置人工礁石,引種鹽生植物(見上圖2),其目的主要是( )
A. 保護海岸,凈化海水B. 恢復生態,美化環境
C. 增加濕地,吸引鳥類D. 開發灘涂,海水養殖
【答案】
【1】B
【2】A
【解析】
【1】從材料中得知,濱海新區北部的四處景觀海洋博物館、航母主題公園、媽祖文化園和“漁家樂”碼頭都是立于臨海優勢,打造的人文旅游資源,以吸引旅客的文化服務產業,共同反映了當地著力發展的產業是海洋文化旅游。船舶制造與維修作為工業,水產養殖與捕撈作為農業,遠洋貨物運輸作為運輸業,在圖中并無直接共同體現,排除A、C、D。故本題選擇B。
【2】從材料中得知,人工礁石和鹽生植物位置位于防潮堤前的高潮線和低潮線之間,人工礁石的放置可以削弱海潮對海岸的沖刷侵蝕,鹽生植物的生長能消耗營養鹽,凈化水體,改善水質,A對;題干中也沒有闡述沿海灘涂之前的生態環境如何,恢復生態用詞牽強,B錯;在沿海灘涂上放置人工礁石,引種鹽生植物并沒有直接增加濕地面積,C錯;政府有關部門在沿海灘涂上放置人工礁石,引種鹽生植物,是一種保護灘涂的方式,并非開發灘涂,D錯。故本題選擇A。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30°N~40°N之間的海陸分布簡圖,完成下列小題。
【1】圖中②陸地東西兩岸氣候差異的主要原因是
A.距海遠近不同B.緯度高低不同
C.大氣環流不同D.熱量條件不同
【2】當①海岸附近地區降水量達一年中最小時
A.②陸地東岸正值小麥播種季節
B.④處小麥正處于生長旺季
C.由⑤向①海域船舶逆水行駛
D.③海洋上副熱帶高氣壓西進北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下圖為“某省歷年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與自然增長率統計圖”,該省少數民族眾多,2017年該省常住人口3580萬,城市化率為46%,2010年該省勞動年齡人口(15-59歲)首次出現負增長。
據此完成下列各題。
【1】曲線①②③分別代表( )
A.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長率B.死亡率、出生率、自然增長率
C.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D.出生率、自然增長率、死亡率
【2】該省2010年勞動年齡人口出現負增長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規模急劇縮小B.老齡化水平過高
C.自然災害頻繁發生D.人口凈遷出增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液化天然氣(LNG)是將天然氣壓縮、冷卻至其沸點溫度(-61.5℃)后加工而成的液體。下圖為亞馬爾半島區域圖,薩剮塔港的液化天然氣項目是中俄合資建設的大型能源工程,該工程建成后每年將至少有400萬噸液化天然氣產品運往中國市場。
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與西亞地區液化天然氣工廠相比,該項目的最大優勢是
A.氣溫較低B.市場廣闊
C.運輸便利D.原料充足
【2】該工程所需的142個模塊由多個國家制造,其主要目的是
A.減少能源消耗B.降低生產成本
C.節省用工費用D.保護生態環境
【3】如該地生產的液化天然氣經海運運往我國,最短航線將經過
A.馬六甲海峽B.蘇伊士運河
C.巴拿馬運河D.白令海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近地面氣壓帶、風帶示意圖”,完成下面各題。
【1】圖中氣壓帶代表( )
A. 赤道低氣壓帶 B. 副極地低氣壓帶
C. 極地高氣壓帶 D. 副熱帶高氣壓帶
【2】圖中氣壓帶、風帶對氣候產生的影響,敘述正確的是( )
A. 受該氣壓帶影響,北非地區終年高溫少雨
B. 受風帶1影響,臺灣東部夏季多暴雨
C. 受風帶2影響,新西蘭終年溫和濕潤
D. 受氣壓帶和風帶2的交替控制,羅馬夏季高溫干燥,冬季溫和多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圖1和圖2,回答下列小題。
【1】在形成圖1所示降水分布狀況的當天,最有可能出現的氣壓場分布形勢是( )
A. 甲B. 乙C. 丙D. 丁
【2】圖2中所示的氣壓場分布形勢,最可能出現在我國冬季的是( )
A. 甲B. 乙C. 丙D. 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W市主城區2004年與2016年工業和居住用地情況圖(如下圖),回答下列小題。
【1】2016年與2004年的土地利用情況相比,該市主城區發生的變化是( )
A. 在乙河以西的他區中,甲河以南的工業功能明顯減弱
B. 在乙河以西的地區中,甲河以北的居住功能明顯增強
C. 在乙河以東的地區中,新建工廠主要集中在該區中部
D. 在乙河以東的地區中,新增住宅主要集中在乙河沿岸
【2】由于該市工業用地和居住用地的變化,可能產生的問題及有效的對策是( )
A. 工業污染擴散 加強河流水質監測
B. 就業崗位減少 提高第三產業比重
C. 居住區較偏遠 增加中心城區住宅用地
D. 交通壓力增大 完善城市交通網絡布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2016年10月15日,被稱為“華為心臟”的華為企業數據中心從廣東深圳遷至廣東東莞,至此,東莞松湖企業數據中心將支撐華為業務發展的大旗,肩負公司云化、數字化轉型的新使命。圖2示意不同類型工業的生產成本構成,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1】華為企業“數據中心”屬于圖中的( )
A. ①類企業 B. ②類企業 C. ③類企業 D. ④類企業
【2】華為企業“數據中心”遷往東莞的主要原因是東莞( )
A. 科技水平高 B. 勞動力廉價
C. 消費市場大 D. 生產成本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城市不透水面是指阻止水分下滲到土壤的城市人工地面。下圖為“某城市不同年份不透水面比例分布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1989年到2015年間,該城市不透水面比例變化最大的區域距市中心
A. 10-15千米B. 15-20千米
C. 20-25千米D. 25-30千米
【2】不透水面的增加可能導致該城市
①地下水位上升
②地表氣溫升高
③生物多樣性增加
④地表徑流增多
A. ①②B. ①③
C. ②④D. 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