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逐漸走向北極,就會發現樹木愈來愈小,愈來愈稀,最后竟完全消失。這時,矮小的灌木、多年生禾草、地衣、苔蘚則占據了優勢(如下圖),這是北極地區一種極端環境下的生物群落。據衛星圖像顯示,從俄羅斯西伯利亞到芬蘭一帶該生物群落已有局部變成了森林。
據此完成下列各題。
【1】該生物群落所屬自然帶為
A. 苔原帶B. 溫帶草原帶
C. 冰原帶D. 亞寒帶針葉林帶
【2】該生物群落的植物常具大型鮮艷的花并呈杯型,其適應環境的主要功能是
A. 收集大氣降水B. 獲取更多光照
C. 抵抗冬季寒冷D. 吸收地下水分
【3】導致該生物群落局部變成森林的原因是
A. 人工播種B. 降水減少
C. 氣候變暖D. 凍土增厚
【答案】
【1】A
【2】B
【3】C
【解析】
【1】北極地區,矮小的灌木、多年生禾草、地衣、苔蘚占據了優勢,該地為典型的苔原氣候,因此該生物群落所屬自然帶為苔原帶。
【2】苔原植被處于極不利的生態條件下,氣候嚴寒,冬季漫長,多暴風雪;夏季短促,熱量不足,土壤凍結,沼澤化現象廣泛。苔原植物常具大型鮮艷的花,其特點是大部分花向著太陽開放,并呈杯型,以便盡可能多地采集太陽光,這對于開白色花的植物尤其重要,故選B,其余選項可排除。
【3】從俄羅斯西伯利亞到芬蘭一帶該生物群落已有局部變成了森林,其原因是全球氣候變暖所致,這跟人工播種無關。全球氣候變暖,使得高緯地區降水會有所增加;氣溫升高,凍土層會變薄,C對。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東南亞部分地區略圖,完成下列問題。
(1)圖中中南半島河流的主要流向為_________,形成的因素是__________。
(2)馬六甲海峽風平浪靜,主要原因是受____________控制,風力小。甲地自然土壤層厚度比溫帶地區的要大,土壤中有機質含量_________(填多或少),主要原因是當地高溫多雨, 風化與生物風化強烈,微生物活動旺盛。
(3)乙地為___________地貌,按投入分,當地的主要農業類型為______________農業。
(4)目前新加坡處于高效益的綜合發展階段,該階段的產業結構特征有哪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從“南糧北運”到“北糧南運”,中國農業經歷千年形成的糧食產銷格局在最近的30年間被徹底改變了。下圖為中國糧食產銷格局示意圖。
讀圖回答下列各題。
【1】引起“南糧北運”向“北糧南運”轉變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城市化的地區差異 B. 全球氣候變化
C. 人口分布變化 D. 土地生產力差異
【2】影響東北地區成為我國最大商品糧基地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新品種、新技術廣泛應用 B. 高速鐵路的建設
C. 全球變暖、熱量條件改善 D. 人均耕地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人口撫養比是指非勞動人口與勞動年齡(15~64歲)人口數之比。理論界將人口撫養比小于或等于50%稱為人口機會窗口。圖7示意1950—2050年中國生育率和撫養比的變化趨勢。讀圖,回答下面小題。
【1】圖中我國人口機會窗口可能為
A. 1980—2015年 B. 1990—2030年 C. 2000—2040年 D. 2005—2045年
【2】人口機會窗口期間,我國
A. 老齡化加重,阻礙社會經濟發展 B. 利于人口遷入,人口合理容量增大
C. 生育率上升,人口年齡結構失衡 D. 社會負擔較輕,利于社會經濟發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大倫敦都市區是英國最重要的人口聚集區城。大倫敦都市區劃分為內倫敦和外倫敦,下圖示意大倫敦都市區1811年-2011年間的人口增長變動情況。
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1】下列時間段大倫敦都市區的人口數量最多的是
A. 1861年-1871年B. 1931年-1941年
C. 1971年-1981年D. 1991年-2001年
【2】1861年-1961年的近100年間,大倫敦都市區的城市化階段處于
A. 城市化起步B. 逆城市化
C. 郊區城市化D. 再城市化
【3】1991年-2011年大倫敦都市區人口變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A. 英國人口自然增長率高B. 大量農村人口的遷入
C. 當地死亡率進一步下降D. 青壯年國際移民遷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宜蘭縣位于臺灣省東北部,主體為蘭陽平原,該平原沿海分布著南北長約23千米、高約10米的連綿沙丘。蘭陽溪是孕育蘭陽平原的“生命之河”,河流含沙量大,又稱為“宜蘭濁水溪”。許多河流受南北向沙丘的阻擋,在沙丘西側蜿蜒向北或向南流,最后在沙丘的缺口處入海。左圖示意臺灣省局部地區地形和蘭陽平原的位置,右圖示意宜蘭縣風頻。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1】蘭陽平原沿海分布的連綿沙丘,其沙源及沙丘的主要形成原因是
A. 河流帶來泥沙,風力堆積 B. 河流帶來泥沙,海浪頂托沉積
C. 海浪帶來泥沙,洋流搬運堆積 D. 盛行風吹來泥沙,風力堆積
【2】【2】蘭陽平原沿海分布的沙丘
A. 東側坡度小,顆粒物粒度小 B. 東側坡度大,顆粒物粒度大
C. 西側坡度小,顆粒物粒度大 D. 西側坡度大,顆粒物粒度小
【3】【3】蘭陽平原沿海分布的連綿沙丘對蘭陽平原的主要影響是
A. 塵沙飛揚,沙暴盛行 B. 阻擋海風,降水減少
C. 排水不暢,多沼澤分布 D. 地下水位上升,加劇土壤鹽堿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壤有機碳是通過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質、動植物殘體和微生物體的合稱,是衝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標之一。某考察隊到素有新疆的“濕島”之稱的伊犁河谷進行了野外調查,通過對不同植被下土壤剖面的采樣,分析發現了伊犁河谷土壤有機碳含量的變化(見下圖)。研究還表明,不同的氣候條件、人類干擾強度,影響了土壤有機碳的輸入量以及微生物對土壤有機碳的分解轉化,從而影響了土壤有機碳的含量。
(1)比較典型草原與落葉闊葉林下的土壤有機碳含量隨土層深度變化的異同點。
(2)推測伊犁河谷研究區表層土壤有機碳隨海拔變化的總體特點并解釋其自然原因。
(3)考察隊還發現,與同緯度的內蒙古草原相比,伊犁河谷的土壤有機碳含量明顯偏高,試分析其原因。
(4)伊犁河谷正處于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型時期,簡述伊犁河谷發展種植業的主要優勢自然條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俄羅斯地形剖面圖。 回答下列各題。
【1】有關俄羅斯的地形敘述,正確的是( )
A. 俄羅斯地勢低平,以平原為主B. 葉尼塞河是其重要的地形區分界線
C. 西伯利亞地區的地勢北高南低D. 烏拉爾山脈東西方向延伸
【2】俄羅斯的農業生產很不穩定,其主要原因是( )
A. 耕地面積小B. 雨熱不同期
C. 緯度高,熱量不足且易遭凍害D. 多臺風災害
【3】該國南部人口密度相對較高,這主要是由于南部()
①氣溫較為適宜
②位于平原地帶
③開發歷史較長
④經濟相對發達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某地理研究性學習小組繪制的某大陸局部區域圖。讀圖回答下列各題。
【1】根據圖中信息可以判斷出圖示地區位于
A. 北美洲B. 大洋洲
C. 非洲D. 南美洲
【2】以下為該地理研究性學習小組記錄的該區域的地理環境特征,說法有誤的是
A. 甲湖泊對丁河流CD段的徑流量起到調節作用B. 丙河谷地質構造上是背斜
C. 丙河流在該地冬季時流量最大D. 丁河流下游無結冰期
【3】以下為該小組對圖示海域的洋流及其影響的推測,符合實際的是
A. 該海域的洋流屬于風海流B. 與暖流交匯形成海霧,影響航運
C. 該處海洋等溫線向低緯彎曲D. 造成圖示海岸處形成沙漠氣候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