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左圖為某中學地理學習小組繪制的“當地一周天氣變化示意圖”,右圖為“兩種鋒面系統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據圖簡要描述該地一周內的天氣變化。
(2)該地10日~11日出現的降雪天氣,是_______(甲、乙)天氣系統過境形成的。
【答案】(1)本周經歷了一次雨雪過程,天氣由晴到雪再轉晴;氣溫先下降后回升 (2)乙
【解析】(1)由資料可知,8日晴天,氣溫較高,溫差較大;9-11日出現陰轉雪,氣溫下降;12日后天氣轉晴,氣溫下降,溫差加大,隨后氣溫回升;本周天氣由晴到雪再轉晴;氣溫先下降后回升
(2)由此可判斷本周經歷了一次冷鋒天氣帶來的雨雪過程;圖乙是冷鋒天氣,圖甲是暖鋒天氣。
【點晴】
冷鋒過境前是單一暖氣團控制,氣溫高、晴朗;冷鋒過境時,云層增厚,出現大風、雨雪天氣;冷鋒過境后,受冷氣團控制,氣溫下降、氣壓上升、天氣轉晴。暖鋒過境前是單一冷氣團控制,氣溫低、晴朗;暖鋒過境時,云層增厚,出現連續性降水天氣;暖鋒過境后,受暖氣團控制,氣溫上升、氣壓下降、天氣轉晴。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中R河流域是我國西電東送南部通道的電源地之一。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R河流域( )
A. 地形以高原、山地為主,地勢東北高、西南低
B. 河網密布,江闊水深,航運便利
C. 地形以高原、山地為主,地表崎嶇,喀斯特地貌廣布
D. 煤炭、鐵、鋁土等礦產資源豐富
【2】R河流域綜合開發整治的主要方向是( )
A. 發揮土地資源優勢,建設商品糧基地
B. 發展電力—冶金—化工產業鏈
C. 加快水陸交通建設,發展外向型經濟
D. 退耕還林還草,防治土地沙漠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有關世界人口增長模式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全世界總體上人口增長模式已處于現代型階段
B.世界各國或地區人口增長模式轉變具有同步性
C.發達國家已基本完成人口增長模式的轉變
D.人口增長模式轉變過程是由各地的人口數量決定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北京市早已開始啟用衛星監測霧霾PM2.5(顆粒物直徑小于等于2.5微米)的污染狀況。據此完成下列小題。
(1)北京市利用衛星監測霧霾的污染狀況,采用的地理信息技術是( )
A.GPS
B.RS
C.GIS
D.GPS和GIS
(2)下列措施中能有效減緩霧霾的有( )
①機動車限行 ②加強個人防護 ③污染企業整改 ④提倡秸稈燃燒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上海市在進行城市新規劃設計時,決定拿出三分之一的土地大搞植樹造林。讀圖回答下面小題
【1】根據城市環流原理,上海市規劃的造林重點應在
A. 農村 B. 近郊 C. 郊區 D. 市區
【2】造林重點區對上海市的作用是
A. 涵養水源 B. 保持水土
C. 降低噪聲 D. 凈化空氣
【3】上海的市區與郊區相比,近地面
A. 氣溫高,氣壓低 B. 氣溫低,氣壓高
C. 氣溫低,氣壓低 D. 氣溫高,氣壓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寧夏以縣級為單位的“十二五”時期生態移民工程格局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1】生態移民主要由南向北遷移,是因為寧夏( )
A. 北部地區草場資源更廣
B. 北部地區礦產資源豐富
C. 南部地區年降水量小
D. 南部地區生態環境脆弱
【2】南部山區少數民族的移民大多被安置到距離原居住地不遠的城鎮,這主要考慮到( )
①自然環境的適應性 ②遷入遷出地交通的便捷性 ③風俗習慣的相似性 ④保持牧民的原有生產方式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我國北方農牧交錯帶位置圖,該農牧交錯帶是很多自然特征的過渡地帶。讀圖回答下面小題。
【1】該農牧交錯帶的自然特征( )
A. 從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
B. 從半濕潤地區向半干旱地區過渡
C. 從草原向荒漠過渡
D. 從地勢的第一階梯向第二階梯過渡
【2】導致其自然特征發生變化的主導因素是( )
A. 水分 B. 熱量 C. 植被 D. 土壤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