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十一五”期間,內蒙古自治區經濟委員會通過推進清潔生產、發展循環經濟,調整產業結構,促進節能減排任務的完成,為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做出貢獻.回答下面試題。
1.內蒙古自治區在大力開發利用豐富煤炭資源的同時,正逐步調整產業結構,并逐漸形成了如下圖所示的經濟發展模式。下列有關該模式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
A.實現了環境保護和經濟增長的雙重效益
B.該模式延長了產業鏈,加強了對當地資源開發和利用的廣度和深度
C.該模式體現了“資源一產品一廢棄物一再生資源”的循環經濟過程和清潔生產過程
D.該模式不會對環境造成任何污染,徹底解決了環境污染問題
2.內蒙古自治區為實現節能減排目標,下列做法正確的是 ( )
A.大力發展小水電和沼氣,解決農村能源不足問題
B.積極開發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
C.引入西氣東輸的天然氣,改變能源消費結構
D.利用當地豐富的資源和先進的技術大力發展核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2-2013學年湖南省永州市高三下學期第一次模擬考試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海蓬子是生長在海灘、鹽堿灘涂沙地,有梗無葉的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長期約220天,其中有50~60天可以保持青嫩鮮綠枝莖。海蓬子全身都是寶,具有極高的經濟價值,為發展生物產業,我國某地形成了如下圖所示的產業鏈,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1.海蓬子嫩莖上市的時間可能是
A.8~9月 B.6~7月 C.4~5月 D.1~2月
2.從產業鏈看,圖中P、Q、M依次代表
A.紙板廠、日化廠、養殖場 B.養殖場、日化廠、紙板廠
C.日化廠、養殖場、紙板廠 D.紙板廠、養殖場、日化廠
3.下列地區,適于該生物產業發展的是
A.湖南 B.江蘇 C.遼寧 D.山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3屆四川省高二(上)10月檢測地理試卷 題型:選擇題
游客被困在如下圖所示的山區(等高線地形圖,單位:米),且該地多巖崩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根據所學知識,回答17~19題。
1.圖中C處陡崖最大高度可能為
A.390米 B.420米 C.220米 D.180米
2.圖3為一段等高線地形圖,實線為等高線(單位:米),虛線為泥石流路線,游客此時正好位于O點,則其正確的逃生路線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救護直升機停靠在山頂H處,被困游客位于A、B、C、D四點中某一位置,則救護人員能夠直線觀測到的點是
A.A點 B.B點 C.C點 D.D點
C.300米和350米 D.200米和300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