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紅水河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西北部,是珠江水系干流西江的上游,全長6 3 8千米,河段多峽谷、險灘,水流湍急,不利于船只航行,但水量大,落差集中,水能資源十分豐富,是我國水電開發、防洪及航運規劃中的重點河流。紅水河的紅色來自上游的紅土地,其含沙量居廣西諸大江河之首。
1.根據圖中信息,分析紅水河流域綜合開發利用的方向。
2.分析影響紅水河上游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并提出合理化的治理對策。
3.有人建議對紅水河進行進一步開發。你是否贊成?請結合紅水河水電梯級開發對珠江三角洲地區帶來的影響,就其中一種觀點談談自己的看法。
【答案】
(1)發展旅游業;發展有色金屬冶煉工業;發展水產養殖業.(2分)
(2)自然因素:降水(強度),地形坡度,土質條件;植被狀況.(2分)
治理對策:封山育林,退耕還林、還草,保護植被,提高植被覆蓋率,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立體農業;建設水土保持工程,實施生態移民.(2分)
(3)贊成。(1分)對紅水河進行梯級開發能滿足珠江三角洲地區用電需求的增長;改變珠江三角洲地區能源消費結構,改善環境質量;提高珠江三角洲的防洪和抗旱能力。(3分)[或不贊成.(1分)對紅水河進行梯級開發容易造成入海泥沙減少,珠江三角洲出現淤積減慢或侵蝕后退;入海水量減少,可能引起咸潮等問題。(3分) 本題考查我國的區域地理。(1)河流流域的開發主要從發電、航 運、灌溉、旅游和沿岸工業發展等方面分析。(2)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主要從氣候、地形、土壤和植被條件分析。治理措施主要針對不合理的人類活動,從植被的保護、坡度保護等方面分析。(3)開放性試題,可從有利和不利兩方面分析,有利主要從資源的開發和促進經濟發展方面分析,而不利主要從環境影響方面分析。注意與珠三角的影響相結合
【解析】
試題分析:
(1)河流流域的開發主要從發電、航 運、灌溉、旅游和沿岸工業發展等方面分析。根據材料分析,紅水河流域綜合開發,可以利用自然、人文景觀,發展旅游業。區域水能豐富,可以利用有色金屬資源豐富的條件,發展有色金屬冶煉工業。河流眾多,可以發展水產養殖業。
(2) 水土流失,主要從降水強度,地形坡度,土質條件,植被狀況等分析。針對區域水土流失的原因,采取治理措施。主要針對不合理的人類活動,從植被的保護、坡度保護等方面分析。坡度大,需要封山育林,退耕還林、還草,保護植被,提高植被覆蓋率。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立體農業。建設水土保持工程,實施生態移民。
(3) 開放題,言之有理即可。從經濟發展角度分析,對紅水河進行梯級開發,能滿足珠江三角洲地區用電需求的增長。有利于改變珠江三角洲地區能源消費結構,改善環境質量。提高珠江三角洲的防洪和抗旱能力。所以贊成。從生態保護角度分析,對紅水河進行梯級開發,容易造成入海泥沙減少,珠江三角洲出現淤積減慢或侵蝕后退問題。入海水量減少,可能引起咸潮等問題。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關于礦產資源與人類關系的敘述,錯誤的是( )
A. 目前,某些礦產資源的數量正在迅速減少,有些甚至出現枯竭
B. 礦產資源是人類提高生活水平的物質基礎
C. 隨著科技的進步,礦產資源被利用的種類將會增加
D. 礦產資源具有不可替代性特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世界鋼鐵工業產業大轉移示意圖”,完成下列各題。
【1】關于鋼鐵產業轉移的敘述正確的是
A.追求產業結構升級是引發鋼鐵產業國際轉移的重要原因
B.廉價而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對我國承接鋼鐵工業轉移沒有影響
C.豐富的礦產資源是鋼鐵產業轉入的基本條件
D.市場廣闊是我國吸引鋼鐵產業轉入的重要優勢
【2】專家指出,當中國完成工業化之后,鋼鐵工業也會繼續向其他工業化國家轉移。以下國家中,最有可能承接中國鋼鐵工業轉入的是
A.澳大利亞 B.加拿大 C.越南 D.土耳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2004年和2008年夏季奧運會分別在雅典和北京舉行,圖是兩地的氣候資料。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1】雅典所屬的氣候類型,適宜生長的水果是( )
A.柑橘 B.香蕉 C.椰子 D.荔枝
【2】與雅典12月相比,北京12月的降水與氣溫特點是( )
A.降水較少,氣溫較低 B.降水較多,氣溫較低
C.降水較少,氣溫較高 D.降水較多,氣溫較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旅游作用的敘述,錯誤的是
A.旅游可以增加旅游者的生活閱歷,提高旅游者的文化素質
B.旅游可以強身健體,提高旅游者的身體素質
C.旅游可以飽覽祖國河山,感受歷史文化,提高旅游者的道德素質
D.旅游可以引導超前消費,不利于旅游者傳統美德的養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區域地理環境影響人類的生產與生活。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見下圖。
材料二西寧地區有一首歌謠:“古城氣候總無常,一日須攜四季裝。山下百花山上雪,日愁暴雨夜愁霜。”
材料三西寧是一座具有2100多年歷史的高原古城,曾是古“絲綢之路”南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經之地,成為西北交通要沖和軍事重鎮。
材料四全國人口普查數據表。
(1)根據材料一,圖示區域由東向西積溫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根據材料二,簡述歌謠反映出該地自然環境的主要特征。
(3)西寧形成和發展成為城市的自然原因是(雙選)
A.位于河谷、地形平坦
B.河流供水充足
C.政治中心
D.歷史悠久
E.交通要道
(4)根據材料四,青海省與同緯度的山東省相比,1990年至2000年人口增長率____________(填“大”或“小”)。根據兩省的現狀,可以推斷出青海省環境人口容量較小,列舉其主要影響因素。
(5)從自然條件角度分析青海省經濟發展的優勢和不利因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家在香港的王先生出國旅游隨身帶了一部全球通手機,但未改手機上的時間和日期,仍顯示的是北京時間。王先生游覽太平洋一小島時,當地報時為11時,而手機上的時間為8時。據此回答下題。
此時,全球今天與昨天的范圍之比為( )
A. 1∶2 B. 1∶1 C. 2∶1 D. 1∶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根據下列材料,完成(1)-(3)題:
材料一:重慶處在“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等重大發展戰略的節點上,承東啟西、連接南北,是銜接和聯動幾大戰略的重要樞紐。隨著產業的轉移,亞洲最大的筆記本電腦生產基地將在重慶微電園誕生,產品主要出口到歐洲。
材料二:重慶大批量產品出口主要通過海運至歐洲,費時46天以上。經多方努力,重慶至歐洲的“渝新歐”國際鐵路已進入營運階段,過境通關快,全程耗時16天,該線路也被稱為“新絲綢之路”(下圖)。
材料三:“重慶月均溫和濃霧發生頻率圖”(下圖)。
(1)根據材料分析“渝新歐”鐵路開通的必要性。
(2)圖中鐵路沿線年降水量的空間分布特點是 。
影響鐵路沿線年降水量空間分布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
從大氣環流的角度簡析鐵路兩端城市氣候類型的差異。
(3)重慶市濃霧出現的主要季節是 ,簡析該季節濃霧形成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南美洲部分地區圖和相關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描述圖示地區的地形特征。
熱量豐富、光照充足、日溫差大的氣候特點使得圣地亞哥附近地區盛產優質葡萄。
(2)分析圣地亞哥附近地區形成上述氣候特點的原因。
1噸核燃料釋放的能量相當于270噸標準煤,1GW核電比火電1年能減排560萬噸二氧化碳。阿根廷能源消費以煤炭為主,近年來積極發展核電。
(3)指出阿根廷積極發展核電的主要意義。
“死亡公路”是翻越安第斯山聯系智利和阿根廷的主要通道。目前,兩國正計劃打通安第斯山隧道,建設從圣地亞哥附近港口到布宜諾斯艾利斯的鐵路。
(4)說出通過“死亡公路”翻越安第斯山常見的自然災害,簡述該鐵路對區域經濟發展的有利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