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閱讀下圖和相關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北京時間2005年1月6日我國第13億個小公民于6日零時2分誕生于北京婦產醫院.運用經濟、教育、法律、行政等手段綜合治理人口問題,使中國人口過快增長勢頭得到有效控制,人口出生率從1970年的33.43‰下降到 2003年的12.41‰,自然增長率從25.83‰下降到6.01‰.實現了人口增長模式的歷史性轉變,20世紀末把中國人口控制在13億以內的目標推遲四年到來.
材料二:2004年7月10日在武漢紀念“世界人口日專家”座談會上,專家們認為我國人口發展正在快速步入“后人口轉變時期”,在上海、大連等大都市出現了“未富先老”現象,在中西部小城鎮和農村出現“留守小孩”“留守家庭”等現象,一方面,龐大的人口壓力和傳統工業調整催生出大量再就業人口,另一方面,“珠三角”“長三角”等地卻在鬧“民工荒”.
材料三:上海市連續10年人口自然增長率為負,2004年調整了計劃生育政策,有計劃地安排部分夫妻生育第二胎,且取消兩胎的生育間隔,同時對終生不愿生育的夫妻不再獎勵.
(1)從中國人口金字塔中看出,我國人口增長有三個明顯的低谷,其中B低谷的出現的產生原因是70年代初我國實施計劃生育政策,A低谷對應的時段是1959~1961年期間的三年自然災害時期.
(2)材料中提及到“后人口轉變時期”和我國“實現了人口再生產類型的歷史性轉變”,這里的“后人口轉變時期”是指現代型(人口增長模式),“實現了人口增長模式的歷史性轉變”是指人口增長模式從傳統型向接近現代型和現代型的轉變.
(3)分析說明出現“留守小孩”“留守家庭”的原因.
(4)“未富先老”說明了什么現象的產生?這種現象會帶來哪些問題?
(5)上海市調整計劃生育政策的根本原因是B(填選項)
A、人口負增長
B、人口增長與經濟發展關系失調
C、老齡人口增長快,社會福利壓力大,社會經濟發達,勞動力相對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