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長江三角洲地區城市化滯后于工業化進程如今出現急劇變化,城市間快速交通網絡呈現全面接軌態勢,農民向城市遷移,經濟一體化措施紛紛啟動,以工業化為重心的社會發展進程轉向工業化和城市化并行的新階段,“3小時都市圈”逐漸形成。
材料二 加快沿江開發,是江蘇省實現“兩個率先”目標的戰略選擇,是建設先進制造業基地的實際步驟,也是深入實施區域共同發展戰略的突破口,新一輪沿江開發必將帶來江蘇省經濟的新一輪騰飛。
材料三 江蘇省人口變化情況表
(1)材料一中所制約“長三角3小時都市圈”形成的瓶頸是________,上海是我國第一大港,主要港區沿________(河流)分布。
(2)“長三角”城市帶將把15座中心城市,55座中等城市,1 446個小城鎮全部納入自己的懷抱。這將有利于
[ ]
A.充分利用基礎設施
B.加強彼此之間的信息交流與合作
C.獲得規模效益,實現共同繁榮
D.改善城市環境
E.緩解老城區衰落
(3)根據材料二簡評江蘇加快沿江開發的區位優勢條件。
(4)根據材料三可看出江蘇人口怎樣的變化?你認為這些變化產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解析:本題綜合性較強。第( 1)題,“長三角3小時都市圈”形成的瓶頸是交通運輸條件。第(3)題,利用區位因素的分析法分析江蘇加快沿江開發的區位優勢條件。第(4)題,據表格分析江蘇人口的變化特點,總人口不斷增加;老年人口比重不斷上升;城鎮人口比重增加,城市化水平不斷提高;家庭規模有變小的趨勢。這些特點的出現原因是江蘇經濟發展較快,鄉鎮企業較發達,外省人口遷入較多;醫療衛生事業發展較快,營養狀況大有改善,老年人口增多;鄉鎮企業發展,小城鎮發展快,大量鄉村人口轉變為城市人口;婚育觀念改變,少生優生使家庭規模變小。答案:( 1)交通運輸條件 黃浦江( 2)ABC( 3)亞熱帶濕潤地區,熱量充足,降水豐富;緊靠長江,離海較近,水運方便,鐵路、公路、航空運輸條件好;平原廣闊,土壤肥沃,水源充足,農業基礎好;勞動力豐富,科技文化素質高,思想觀念開放。( 4)江蘇總人口不斷增加;老年人口比重不斷上升;城鎮人口比重增加,城市化水平不斷提高;家庭規模有變小的趨勢。原因:江蘇經濟發展較快,鄉鎮企業較發達,外省人口遷入較多;醫療衛生事業發展較快,營養狀況大有改善,老年人口增多;鄉鎮企業發展,小城鎮發展快,大量鄉村人口轉變為城市人口;婚育觀念改變,少生優生使家庭規模變小。 |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黃岡中學 高一地理(下冊)、期中測試卷 題型:013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下面的題。
材料一 東北曾是世界著名的商品大豆產區。1949年后轉以內銷為主,是中國主要食用油的來源。自加入WTO后,2001年江蘇省某榨油廠即進口美國大豆1396萬噸,約相當于中國一年的大豆產量,同年東北大豆卻有七成積壓在農村。
材料二 黑龍江省某食品公司推出無污染的小包裝大米,銷售遍及全省各超市;黑龍江省稻米適合日、韓人口味,故水稻種植面積增加;黑龍江省北安市有農民給人家端盤子,后來端出自己的酒店;有農民上船當漁工,沒幾年當了幾條漁船的老板;有人憑一把剪刀剪出自己的制衣廠……
材料三
注:X為美國大豆每噸的加工成本。
1.上表為東北和美國進口大豆的部分產銷成本調查。依據表中所列的成本數據,上述榨油廠若要生產3400千克食用油,使用美國大豆會比東北大豆節省多少成本
A.(18820+3X)元
B.(13855+3X)元
C.(20300+3X)元
D.(25500+3X)元
2.由上述材料判斷,下列何者不是東北農業轉變的趨勢
A.發展生態農業
B.發展適應市場產品
C.增加農業就業人數
D.擴大生產規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湖北省孝感高中2011-2012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 題型:01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吉林省長春外國語學校2011-2012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文科試題 題型:01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101網校同步練習 高二地理 人教社(新課標2002-3初審) 人教版 題型:01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湖南省岳陽市一中2010屆高三第四次月考、地理試卷 題型:01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