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圖為地球表面自轉線速度等值線分布圖。據此回答問題。
【1】
A. 北半球中緯度 B. 北半球低緯度
C. 南半球中緯度 D. 南半球低緯度
【2】
A. a點地勢高,自轉線速度大 B. b點地勢低,自轉線速度大
C. a點地勢低,自轉線速度大 D. b點地勢高,自轉線速度大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2016年12月,某市率先在全國開啟“智慧治水”模式,推出一款河道水質APP,初步解決“干部在干,群眾在看”的問題,達到造全民治水、人人參與的目的,并在全市安裝57個監控點位,實現河道實時監控的可視化。河道水質App的推出主要體現了可持續發展中的( )
A. 考慮后代人的需要
B.提倡公眾參與
C.追求舒適優美環境
D.轉變發展模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工業4.0”是德國政府提出的一個高科技戰略計劃,旨在應用物聯網、智能化等新科技提高制造業水平,將制造業向智能化轉型,通過決定生產制造過程等的網絡技術,實現實時管理,其中—個重要特點就是用工業機器人替代工人。回答下列問題。
【1】工業4.0的實現能夠幫助德國解決問題是
A.環境污染嚴重 B.資源短缺 C.網絡安全 D.勞動力不足
【2】“工業4.0”對我國工業可能產生的影響是
A.勞動力價格下降,國際競爭力增強
B.促進產業升級,第二產業比重增加
C.加快勞動密集型工業向中西部轉移的速度
D.更加專注產品生產環節,擴大制造業規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西方傳教士在廣州辦的中國第一份中文刊物《東西洋考每月統計傳》,曾發表一段新聞:“英杰利之公會,甚推自主之理……倘國要旺相,必有自主之理。不然,民人無力,百工廢,而士農工商未知盡力竭力矣。”這反映出近代外文報刊的創辦
A.推動了中國的資產階級革命 B.有利于穩固西方在中國的殖民統治
C.促成了國人創辦實業的熱潮 D.開啟了民主思想在中國的傳播之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我國2010年6月10日冬小麥發育及收獲進程圖,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1】形成我國東部地區冬小麥發育總體進程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A.熱量 B.土壤 C.地形 D.水源
【2】甲地冬小麥成熟晚于同緯度東部地區,這主要是因為甲地
A.降水較少 B.地勢較高 C.技術落后 D.旱災多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有關中國旅游資源分布特征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分布廣泛,各個省級行政單位都有著名的旅游資源
B. 知名度高、開發效益較好的旅游資源基本上集中在秦嶺—淮河一線以北地區
C. 旅游點或旅游區呈明顯的片狀或帶狀分布
D. 旅游資源的分布和交通密切相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天津薊縣歷史悠久,山清水秀,為全國生態示范縣和全國首家綠色食品示范區。旅游業發展前景廣闊。近兩年,薊縣的磨盤柿子遭遇嚴重滯銷,果農收入減少。讀材料回答下列各題。
【1】薊縣柿子滯銷的主要原因有
①自身品質較差 ②市場果品多樣 ③脫澀技術欠缺 ④對外交通不便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下列措施,不利于解決“柿子豐收市場冷”的是
A.成立合作社實施規模經營 B.與電商合作擴大營銷渠道
C.繼續擴大種植降低銷售價格 D.加強果樹管理提升果品質量
【3】若在薊縣某景區服務設施中,依次布局景區停車場、餐廳、景區巡防站、加油站,則合理的方案是
A.Ⅲ Ⅱ Ⅳ Ⅰ B.Ⅳ Ⅲ Ⅰ Ⅱ
C.Ⅲ Ⅱ Ⅰ Ⅳ D.Ⅳ Ⅱ Ⅲ 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珊瑚礁的生長發育主要受地質和海底地貌形態的影響,研究發現風向也會影響珊瑚礁的形態。下圖為“某海域珊瑚礁群的分布圖”。據此完成下列各題。
【1】下列有關影響珊瑚礁形成因素的判斷,最合理的是
A.珊瑚礁的走向大致與盛行風向接近
B.珊瑚礁沿低頻風向方向向兩端延伸
C.風浪可能扼制了珊瑚蟲的生長繁殖
D.珊瑚礁走向主要受地殼水平運動影響
【2】根據風向判斷,該珊瑚礁群分布的海域最可能是
A.紅海 B.加勒比海
C.黃海 D.孟加拉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近代中國曾出現許多期刊,其中部分期刊存在時間較短,影響也不大,但期刊的名字卻反映出時代氣息,例如:曙光、新社會、新中國、進步青年、新生、新氣象、救國、自由、新婦女等,這些期刊表達了一種精神。這種精神的主旋律是
A.愛國主義 B.民主科學
C.追求真理 D.平等進步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