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列材料,完成相關問題。
材料一:我國南水北調示意圖
材料二:2000年10月,國務院召開南水北調工程座談會。朱镕基同志在聽取了有關部門的匯報和專家意見后,提出了“先節水后調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環保后用水”的原則,強調南水北調工程的規劃和實施要建立在節水治污和生態環境保護的基礎上。
(1)根據表中的要求,評價三條調水線路的優缺點。
調水路線 |
東線 |
中線 |
西線 |
可調水量 |
|
|
|
源地水質 |
|
|
|
地形、地勢對調水線路的影響 |
|
|
|
現有可用的配套設施 |
|
|
|
(2)西線方案經過我國最大、最高的自然保護區是__________自然保護區。
(3)我國華北地區,特別是海河流域和膠東半島的大中城市,水資源特別緊張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解決缺水的根本措施是__________,但必須堅持的基本原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南水北調工程的規劃和實施要建立在節水治污和生態環境保護的基礎上。我國華北地區,特別是海河流域和膠東半島的大中城市,水資源特別緊張的原因是華北地區大氣降水少,河流徑流量小,季節、年際變化大;工農業發達,人口密集,生產、生活用水量大;水污染與浪費現象嚴重,但南水北調只是治標,要根本解決還是要強化節水意識。 答案:(1)
(2) 三江源(3) 華北地區大氣降水少,河流徑流量小,季節、年際變化大;工農業發達,人口密集,生產、生活用水量大;水污染與浪費現象嚴重(4) 南水北調 強化節水意識,在節水的前提下調水
|
考察有關我國南水北調工程知識的掌握。
|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列材料,完成問題。(14分)
材料一:三亞市部分人口資料。
材料二:中科院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組《2012中國新型城市化報告》指出,從1991年到2010年,城市建成區面積擴大了2.12倍,而城市化水平僅僅增長了0.89倍,土地擴張速率是人口城鎮化速率的2.38倍,城市土地擴張與城市人口密度相背離。有些地方在城鎮化過程中過度發展房地產,有些地方出現了農民“上樓吃飯,下地干活”的現象;另外我國人口居住地與戶籍所在地脫離的人口有兩億多。
材料三:拉丁美洲一些國家城市化水平很高,但城市中存在很多貧民窟,這些貧民沒有正式工作,只能以乞討、撿垃圾為生。
⑴三亞流動人口遷移的最主要原因是 ,屬于 因素。(2分)
⑵三亞流動人口 素質較低,推測三亞的產業結構可能以 指向型工業或者第三產業中的服務業為主。(2分)
⑶城市化過程中最本質的變化是從以 為主到 為主的變化。(4分)
⑷結合材料二、三,說明我國新型城鎮化(目前可以理解為城市化)過程中應重點加強的措施。(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3屆湖南省望城一中、長沙縣實驗中學高三10月聯考地理試卷(帶解析) 題型:綜合題
(16分)閱讀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 我國局部地區示意圖
材料二 地縫合線:兩個大陸板塊相碰撞,使原來分離的兩塊大陸縫合起來,叫地縫合線。
材料三 西藏面積廣袤,但適合人類定居的范圍有限。藏南谷地是指雅魯藏布江及其支流的河谷地帶,有一連串寬窄不一的河谷平地,年平均氣溫在8℃左右,平均海拔3500米左右,年降水約300~500mm。
(1)從地質地貌方面分析雅魯藏布江東西向發育的原因。(4分)
(2)分析藏南谷地成為西藏主要城鎮和人口集中分布地的自然原因。(6分)
(3)描述甲區域自然環境的主要特征。(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3屆湖北荊州中學高三上學期第二次質量檢測地理試卷(帶解析) 題型:綜合題
(16分)閱讀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6分)。
材料一 我國局部地區示意圖
材料二 地縫合線:兩個大陸板塊相碰撞,使原來分離的兩塊大陸縫合起來,叫地縫合線。
材料三 西藏面積廣袤,但適合人類定居的范圍有限。藏南谷地是指雅魯藏布江及其支流的河谷地帶,有一連串寬窄不一的河谷平地,年平均氣溫在8℃左右,平均海拔3500米左右,年降水約300~500mm。
(1)從地質地貌方面分析雅魯藏布江東西向發育的原因。(4分)
(2)分析藏南谷地成為西藏主要城鎮和人口集中分布地的自然原因。(6分)
(3)描述甲區域自然環境的主要特征。(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5屆廣東高級中學、紅嶺中學、深大附中高一下期末地理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閱讀下列材料,完成問題。(14分)
材料一:三亞市部分人口資料。
材料二:中科院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組《2012中國新型城市化報告》指出,從1991年到2010年,城市建成區面積擴大了2.12倍,而城市化水平僅僅增長了0.89倍,土地擴張速率是人口城鎮化速率的2.38倍,城市土地擴張與城市人口密度相背離。有些地方在城鎮化過程中過度發展房地產,有些地方出現了農民“上樓吃飯,下地干活”的現象;另外我國人口居住地與戶籍所在地脫離的人口有兩億多。
材料三:拉丁美洲一些國家城市化水平很高,但城市中存在很多貧民窟,這些貧民沒有正式工作,只能以乞討、撿垃圾為生。
⑴三亞流動人口遷移的最主要原因是 ,屬于 因素。(2分)
⑵三亞流動人口 素質較低,推測三亞的產業結構可能以 指向型工業或者第三產業中的服務業為主。(2分)
⑶城市化過程中最本質的變化是從以 為主到 為主的變化。(4分)
⑷結合材料二、三,說明我國新型城鎮化(目前可以理解為城市化)過程中應重點加強的措施。(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2-2013學年山東省聊城市高三上學期期初考試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16分)閱讀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6分)。
材料一 我國局部地區示意圖
材料二 地縫合線:兩個大陸板塊相碰撞,使原來分離的兩塊大陸縫合起來,叫地縫合線。
材料三 西藏面積廣袤,但適合人類定居的范圍有限。藏南谷地是指雅魯藏布江及其支流的河谷地帶,有一連串寬窄不一的河谷平地,年平均氣溫在8℃左右,平均海拔3500米左右,年降水約300~500mm。
(1)從地質地貌方面分析雅魯藏布江東西向發育的原因。(4分)
(2)分析藏南谷地成為西藏主要城鎮和人口集中分布地的自然原因。(6分)
(3)描述甲區域自然環境的主要特征。(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