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某些特大城市中心區人口向郊區移動的首要原因是( )
A.城市軌道交通發展 B.中心區人口密度大,地價上漲
C.中心區農貿產品供不應求 D.中心區綠地面積減少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有關西北干旱、半干旱區的敘述正確的是()
A.地表水的補給以雨水為主
B.人類對自然界的影響極其微弱
C.自東向西植被為森林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D.影響人類生產活動的主要因素是植被稀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下圖為極地俯視圖,據此回答(1)~(2)題。
(1)甲處風帶的風向為
A.西北 B.東南
C.西南 D.東北
(2)圖示季節,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地中海沿岸炎熱干燥
B.開普敦與北京同為少雨季節
C.南極大陸冰雪覆蓋面積縮小
D.北極地區的極夜范圍在擴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科技日報》報道: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的科學家,在巴丹吉林沙漠西部發現了十分罕見且奇特的花崗巖地貌。
西部大開發調研組在河西走廊的調研中,發現了一處面積100多平方千米、形狀特殊的花崗巖地貌類型。該處花崗巖巖體表面千瘡百孔,形如蜂巢!胺涑病苯M合在一起,如流云翻浪,似百獸飛禽。偉碩巖體已被淘蝕得薄如蛋殼;◢弾r體綿延分布百里,相對高差百米以下。據分析,此處的花崗巖形成距今不到1億年,在花崗巖體的外圍出露的是距今5億—4億年的沉積巖地層。
(1)形成這種“蜂巢”地貌的主要地質作用是( )
A.巖漿活動 B.風力沉積 C.風力侵蝕 D.流水侵蝕
(2)關于此處花崗巖與沉積巖的關系,說法正確的是( )
A.花崗巖先形成,沉積巖后形成;然后外力作用進行長期侵蝕
B.沉積巖先形成,花崗巖后形成;然后外力作用進行長期侵蝕
C.沉積巖與花崗巖同時形成;然后外力作用進行長期侵蝕
D.根據材料,無法判斷
(3)下列地貌與材料所敘述的“蜂巢”形成作用相同的是( )
A.沙丘 B.火山錐 C.沖積扇 D.風蝕洼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旅游地的信息主要包括( )
①旅游資源特色 ②旅游地的時空可達性③旅游服務設施和條件 ④旅游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有關大牧場放牧業的敘述,正確的是( )
A.阿根廷主要從事畜牧業
B.阿根廷的牧牛業經歷了由粗放型的自給自足放牧業到密集的商品牧牛業的過程
C.大牧場放牧業的杰出代表是巴西高原
D.大牧場放牧業的條件之一是大面積半干旱、半濕潤氣候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1983年杭州市出租車司機對外地來杭的6 125名游客進行抽樣調查,其結果如下表所示:
上海市 | 江蘇省 | 本省其他地區 | 全國其他省、市、區 |
2 424人 | 2 264 | 634人 | 803人 |
占39.6% | 占37% | 占10.3% | 占13.1% |
根據上述材料,分析到杭的游客為什么以上海、江蘇最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讀我國某地氣候資料,下列關于該地農業生產的敘述,正確的是( 。
1月均溫(℃) | 7月均溫(℃) | 6~8月降水量(mm) | 12月~次年2月降水量(mm) | 年降水量(mm) | 主導風向 |
-6.4 | 23.8 | 429 | 85 | 685 | 冬季:偏北風 夏季:偏南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