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圖為地球部分地區晝夜狀況示意圖中。圖中經過AB的連線為昏線,經過AC的連線為晨線;陰影區域的日期與全球其他地區的日期不同。回答問題。
(1)從二分二至日看,左圖所示日期是在北半球____日(節氣)前后;當天地球上出現極夜的地區是____。當天正午太陽高度按緯度的分布規律是____。
(2)此刻,A地的地方時是____時。一年中,C地正午太陽高度變化角度是____度。地球公轉速度有周年變化,上圖所示當天,地球公轉速度是稍____(快或慢)。
(3)B地地理坐標約是____;當天C地晝夜長短狀況是____。
(4)如上圖所示日期恰逢農歷十五,但我們在地球上卻未必能見到月食,其原因是____。
【答案】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 北緯70°及其以北地區 由20°S緯線向南北兩側降低 0時(或24時) 46°52′ 快 170°E(±5°),23°26′S 晝長夜短 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與月球繞地球公轉的軌道并不在一個同平面上,兩者之間始終保持著5°09′的夾角。因此每次滿月,地球并不能總是遮住射向月球的太陽光線。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光照圖的判讀以及地球運動的相關知識
(1)AB為昏線,AC為晨線,因此70°S及其以南為極晝現象,節氣靠近冬至日(冬至日66°34′S及其以南地區出現極晝現象),該日太陽直射20°S,70°N及其以北地區出現極夜現象,此時全球正午太陽高度角從20°S向南北兩側遞減。
(2)A地處于夜半球的正中央,地方時為24時(或0時);地球上,回歸線到極圈之間的正午太陽高度年變幅為定值,大小為46°52′;該圖日期靠近冬至日,地球每年1月初到達近日點附近,公轉速度最快,因此該日地球公轉速度較快。
(3)地球上“新的一天”范圍為0點所在經線以東至180°經線以西,其余范圍為“舊的一天”。由于圖中陰影區域與非陰影區域日期不同,且A點所在經線地方時為0點,故B點東側相鄰經線為180°經線;AC為晨線,與赤道的交點所在經線地方時為6點,A點地方時為0點,因此圖中每相鄰兩條經線時間相差2小時,經度相差30°,故B點經度約為170°E,該圖表示南半球,故B緯度為23°26′S,所以B點的地理坐標為(170°E,23°26′S)。該日太陽直射20°S,南半球各地晝長夜短。注意:該題B點的經度在170°E加減5°的范圍均可。
(4)農歷十五,地球位于太陽和月球之間,但由于地球繞日公轉軌道平面與月球繞地公轉軌道平面并不完全重合,有大約5°左右的夾角,因此地球并不能總是遮擋住射向月球的太陽光,故而農歷十五并不一定能看到月食現象。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中國既是能源生產大國,又是消費大國,但每噸標準煤的產出效率僅相當于日本10.3%、歐盟的16.8%、美國的28.6%。讀中國和世界能源(煤、石油、天然氣和其他能源)消費結構圖完成下面小題。為解決我國當前面臨的能源短缺問題,今后在能源的開發上,應該( )
①從國情出發,繼續大力開發和利用煤炭、水能
②限制生產規模以緩解能源短缺
③北方農村大力發展沼氣,南方農村充分挖掘水能
④優先發展核電,尤其在西部開發中要充分利用其適應性強的特點
⑤加快石油勘探和開采的同時拓寬進口的途徑
A.②④B.③④C.②③D.①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中的等溫線反映我國某地區年平均氣溫的分布狀況。據此回答下面小題。
【1】影響該地區年平均氣溫分布狀況的自然因素較為復雜,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
A.海陸分布B.季風環流C.地形地勢D.臺風頻率
【2】該地區①②③④四地中,年降水量最少的地方是
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
【3】樟樹是我國亞熱帶地區的優良樹種,經濟價值高,其最適宜生長在亞熱帶的多雨地區。圖示地區中的①②③④四地中,最適宜樟樹集聚生長的是
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城市,可以讓生活更美好。上海世博會閉幕后,經中國政府、國際展覽局和聯合國人居署共同倡議,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將每年10月31日定立為“世界城市日”,以促進全球城市的可持續發展。今年10月31日,是首個世界城市日,主題為“城市的轉型與發展”。
據此回答下面小題。
【1】下列現象中,與城市化進程有必然聯系的是
A.綠化面積持續減少B.非農業人口比重增加
C.環境污染日趨嚴重D.住房緊張與交通擁擠
【2】下列關于城市特征與城市化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人口與產業密集,集聚效應好
②人口流動和職業變化非常活躍
③近幾十年來發展中國家城市化進程明顯超過發達國家
④城市化本質是人口由從事第一、第二產業轉變為第三產業并向城市集中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3】當前我國許多城市選擇在遠郊建造適合中低收入居民居住的經濟適用房,其主導因素是
A.土地利用效率B.地租支付能力C.土地價格狀況D.出行交通條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小明暑假到山東某農村姥姥家度假,發現堂屋雖沒有空調,但白天因有“穿堂風”而感覺涼爽。下圖為房屋布局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穿堂風”的形成過程類似于
A.熱力環流形成B.大氣受熱過程
C.溫室效應D.熱脹冷縮
【2】此時,“穿堂風”近地面的氣流運動方向是
A.由西向東B.由東向西
C.由北向南D.由南向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中的M、N海域均是世界重要漁場。讀圖回答問題。
(1)洋流影響海洋生物的分布,對海洋漁業資源分布有顯著影響。上圖中M、N兩線條分別表示大西洋海域的兩條重要洋流,請在這兩線條上分別添繪箭頭以表示它們的流向(暖流用實心箭頭表示,寒流用空心箭頭表示)。
(2)行星風系(氣壓帶和風帶)是形成氣候的重要因素。比較上圖中M、N所表示的兩漁場的氣候狀況對各自海洋漁業捕撈作業的影響。
(3)由于生產過程和生產特點差異,受不同工業主導因素影響會形成不同主導型工業。分析海洋漁產品加工業的工業類型及M漁場沿岸國家發展海洋漁產品加工業的區位優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浙江省大部地處浙閩丘陵,是我國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多發地區之一,下圖反映了當地近30年來此類地質災害的各月多年平均發生頻次。
讀圖回答問題。
(1)從季節差異看,當地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出現的狀況是什么?
(2)每年6、7、8三個月內,當地地質災害發生次數有較明顯差異。從當地氣候條件看,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下圖“海南島地形和年太陽輻射總量分布圖”,回答下列問題。
【1】影響圖示年太陽輻射總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海陸位置B.地形與降水C.緯度與洋流D.地形與洋流
【2】圖中①②③④四地,最可能形成鹽場的是
A.①B.②C.③D.④
【3】1月1日,當海口正午時,地球上進入新年的區域面積與地球總面積的比例
A.等于1/2B.多于1/2少于2/3
C.等于2/3D.多于2/3
【4】1月1日,與海口相比,三亞
A.白晝更長B.正午太陽更低
C.日出方位更偏南D.正午時刻更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下面圖甲為氣壓帶、風帶分布示意圖,圖乙為某地氣候資料圖。
材料二:兩大洲的緯度分布組合示意圖(下圖)。
(1)讀材料一,圖甲所示氣壓帶、風帶分布示意圖位于_______半球,其中風帶⑥的風向是____;材料二中A地的氣候主要是受(圖甲中)____(氣壓帶)和____(風帶)的交替控制而形成的。(均填名稱)
(2)材料一中,圖乙所示氣候類型的名稱是____,其分布的規律是____,在材料二的A、B、C、D四地中,屬于這種氣候類型的是地____。
(3)E處箭頭代表風向____,此時E地正值季____,分析此季節E地風向的形成原因: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