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統稱,一般是指長江流域在一年中最熱的三、四十天,大約處在陽歷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間。據此完成下列各題。
【1】三伏期間,圖3中四地降水最豐富的是
A.A B.B C. C D.D
【2】三伏是長江流域一年中最熱的三、四十天,有關原因分析不正確的是
A.此時空氣濕度大,天氣悶熱
B.白晝達到一年中最長、正午太陽高度達一年中最大的一個時段
C.入伏后,地面每天吸收的熱量多,散發的熱量少,地面積累熱量達到最高峰
D.七八月份在副高的控制下,天氣晴朗少雨
【答案】
【1】C
【2】B
【解析】
試題分析:
【1】材料中三伏的時間為7、8月份,即北半球為夏季,南半球為冬季,A處為新西蘭東海岸,盛行西風帶的背風坡地區,降水少;B位于臺灣島西海岸,7、8月份盛行東南風,處于背風坡,降水少;C處位于馬達加斯加島東部,受東南信風、馬達加斯加島暖流的影響,形成熱帶雨林氣候,降水豐富;D處受寒流影響,降水少。
【2】三伏的長江流域最熱三、四十天,受副熱帶高氣壓控制,溫度高,蒸發量大,空氣濕度大,風速小,天氣悶熱;入伏后大多數天氣為晴朗,太陽輻射強,地面吸收的熱量多,由于地表氣溫較高,地面散熱少,故地面積熱多;長江流域達到一年中白晝最長、正午太陽高度達到一年中最大的是6月22日前后(夏至日),而不是三伏。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天空中偶爾出現的紅太陽、紅月亮、紅云霞,大多是因為
A. 它們偶爾發出較強紅光 B. 受大氣的折射或散射作用
C. 受大氣的吸收或反射作用 D. 它們發出的紅外線偶爾被看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偉大的航海家哥倫布1492年第一次橫渡大西洋到美洲(圖中①線)用了37天時間。1493年哥倫布第二次去美洲(圖中②線)僅用了20天。我國偉大的航海家鄭和下西洋(圖中③線)比哥倫布橫渡大西洋早了整整半個世紀。據此回答下面小題。
【1】從有利于航行的角度考慮,鄭和下西洋的最佳季節應是 (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2】哥倫布第二次去美洲的航期比第一次縮短了17天,原因是 ( )
A. 第一次航行里程長
B. 第二次使用了蒸汽動力
C. 1492年哥倫布順著北大西洋暖流航行
D. 1493年哥倫布順著加那利寒流和北赤道暖流航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北印度洋( 局部) 洋流圖,讀圖回答下列各題。
【1】該季節,下列現象不可能發生的是()
A. 尼羅河河口附近徑流量較大
B. 長江流域出現伏旱天氣
C. 中國南極昆侖站出現極晝現象
D. 巴西高原的熱帶草原一片枯黃
【2】如果圖中虛線上太陽高度為零,且a角為20°,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該日地球位于公轉軌道的近日點附近
B. 該日海口市(20°N)晝長達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C. 該日以后重慶可能晝漸短,夜漸長
D. 圖示時刻北京的地方時為22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對農作物病蟲害的監測,新疆采用了衛星遙感技術,是因為
①農作物遭受病蟲害時,發射和反射的波譜會有一定變化
②衛星遙感分辨率高,可拍攝到清晰的照片
③衛星遙感探測的范圍廣,連續性強
④衛星遙感智能化高,在治蟲過程中無需人工參與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左側為某區域洋流環流簡圖,右側箭頭為相應風帶的盛行風。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1】流經a處的洋流流向與下列四幅圖所示一致的是( )
【2】若上圖表示太平洋局部海域,則下列有關c洋流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主要影響美國阿拉斯加南部沿海地區 B. 對沿岸氣候有增溫增濕作月
C. 主要影響秘魯沿岸地區 D. 對沿岸氣候有降溫減濕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國務院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公布信息,全國60歲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個百分點,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個百分點。我國“未富先老”國情是下列哪一個因素造成的( )
A. 我國經濟發展速度不夠快 B. 計劃生育
C. 眾多年輕人口到國外定居 D. 人口基數太龐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