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地區的鄉鎮企業已進入轉型期,今后主要發展
①勞動密集型 ②技術密集型 ③資源密集型 ④資金密集型
[ ]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1+1輕巧奪冠·優化訓練·高中地理必修3(中國地圖版) 中國地圖版 題型:01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鄉鎮企業發展涌現出三種模式:蘇南模式、珠江三角洲模式和溫州模式。根據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8分)
材料一 蘇南模式的特征是以集體經濟為主要體制,以市場調節為主要手段,帶動經濟全面發展。珠江三角洲模式的特征是以中外合資企業為起點,聚合海內外資金和人才,通過市場導向,實行進口替代策略,生產“國產洋貨”,帶動整個區域的外向型經濟發展。溫州模式的特征是以個體經濟家庭經營為起點,以股份合作制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核心,以小商品生產為主導。
材料二 溫州的鄉鎮
企業分布有一個顯著特點:同一行業或同一產品成片發展,形成“一村一品、一鄉一品”的區域經濟格局。在專業村、專業鄉的基礎上形成一個專業商品產銷基地。同一個專業商品產銷基地中,多家企業同時生產同一種面向市場的最終產品,企業間互不聯系。
圖中a所示地域鄉鎮企業發展的有利區位條件是什么?(6分)
圖b所示地域與a、c兩地相比較,促使該地區鄉鎮企業實施這種發展模式的主要區位優勢條件是什么? 目前圖b所示地域所面臨的問題有哪些? (8分)
(3)近年來,歐美國家多次發起針對我國的反傾銷調查,該圖c所示地域商品出口也受到了影響。請結合意大利普拉托新興工業的發展經驗,談談你對該地區鄉鎮企業發展的看法。(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5屆山東省煙臺市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讀珠江三角洲1984年與2010年城市分布圖及材料,并根據有關知識回答問題。(12分)
材料一:珠江三角洲1984年與2010年城市分布圖
材料二:改革開放后,珠江三角洲經濟高速發展,但近年來該地優勢弱化,競爭壓力加大,發展速度落后于長江三角洲。目前,長江三角洲以全國2.2%的陸地面積創造了全國22.1%的國內生產總值,是我國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水平最高的區域。
(1)2010年與1984年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區城市變化的最突出特點是 。
珠江三角洲地區城市的這種變化可能帶來哪些問題。(4分)
(2)城市的發展主要靠工業的帶動。外商投資發展的紡織、服裝、玩具、電子裝配等工業主要分布在農村的鄉鎮。這種選擇對外商的好處有哪些?(4分)
(3)材料二中提到珠江三角洲的“優勢弱化”是指
。(2分)
與之相比長江三角洲經濟迅速發展的有利條件有
。(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讀下面材料和圖,回答有關問題。
廣東省1994年曾確立了珠江三角洲經濟區,當然,我們這里所說的珠三角都市經濟區還應把香港、澳門計算在內。無疑,這里是中國市場化及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大都市經濟圈。
(1)深圳的發展,得益于毗鄰( ),經濟地理位置優越,還得益于( )。
(2)寫出圖中的鐵路線名稱I( ),J ( )。
(3)改革開放以來在圖示地區及浙江省溫州一帶的鄉鎮經濟發展中,形成了( )的經濟特色。
(4)由于人類的經濟活動和氣候異常等原因導致圖示地區出現了一些污染及災害事件,人類過多的向河流、海洋中排放廢水導致水體 ( ),在圖示地區出現了( ),遠看一片紅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讀珠江三角洲1984年與2010年城市分布圖及材料,并根據有關知識回答問題。(12分)
材料一:珠江三角洲1984年與2010年城市分布圖
材料二:改革開放后,珠江三角洲經濟高速發展,但近年來該地優勢弱化,競爭壓力加大,發展速度落后于長江三角洲。目前,長江三角洲以全國2.2%的陸地面積創造了全國22.1%的國內生產總值,是我國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水平最高的區域。
(1)2010年與1984年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區城市變化的最突出特點是 。
珠江三角洲地區城市的這種變化可能帶來哪些問題。(4分)
(2)城市的發展主要靠工業的帶動。外商投資發展的紡織、服裝、玩具、電子裝配等工業主要分布在農村的鄉鎮。這種選擇對外商的好處有哪些?(4分)
(3)材料二中提到珠江三角洲的“優勢弱化”是指
。(2分)
與之相比長江三角洲經濟迅速發展的有利條件有
。(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