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科爾沁沙地是我國最大的沙地,其位置如上圖所示。該地平均降水量可達300~500mm,降水多集中于7~9月,約占全年降水量的70%~80%。該地堆積了大約200米厚的沙質沉積物。近年來,庫倫旗北部沙區(圖中黑色區域)的農牧民在沙漠里種上了水稻。經過幾年試種,目前該地水稻種植面積已達200畝,水稻還未收割便被訂購一空,超高品質已獲得市場認可。農牧民增加收入的同時,沙地的生態環境也得到了改善。
(1)與三江平原北部相比,說明庫倫旗有利于水稻種植的氣候條件。
(2)分析庫倫旗種植水稻面臨的不利自然條件。
【答案】(1)緯度較低,太陽高度較大,熱量更充足;氣候干燥,晴天多,光照條件更優越;晝夜溫差更大,有利于營養物質累積 (2)氣候干旱,蒸發量大,水資源短缺;鄰近冬季風源地,大風日數多,風力(對表層土壤)侵蝕作用強;沙地養分少,下滲快,保水能力差;地處半濕潤與半干旱過渡地帶,生態環境脆弱(任答3點)
【解析】(1)與三江平原北部相比,庫倫旗有利于水稻種植的氣候條件,可以從緯度、熱量、光照、溫差等方面回答。由圖可知,庫倫旗的緯度較低,太陽高度較大,熱量更充足;氣候干燥,晴天多,光照條件更優越;晝夜溫差更大,有利于營養物質累積。
(2)庫倫旗種植水稻面臨的不利自然條件,可以結合水稻習性從水源、風力、生態環境等方面回答。庫倫旗氣候干旱,蒸發量大,水資源短缺;鄰近冬季風源地,大風日數多,風力侵蝕作用強;該地處于科爾沁沙地,沙地養分少,下滲快,保水能力差;地處半濕潤與半干旱過渡地帶,生態環境脆弱。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世界某區域示意圖,甲乙為兩條河流。讀圖回答下列各題。
【1】【1】在圖示盛行風向期間,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日本東海岸降水量大于西海岸 B. 阿爾卑斯山雪線較低
C. 北美高壓勢力強盛 D. 南極大陸周邊浮冰多
【2】【2】下列關于甲河的敘述,正確的是()
A. 流域內降雨強度大,河流含沙量不大
B. 水位季節變化大,流量不穩定
C. 流經盆地地區,水流平緩,貨物運輸量大
D. 河流流向特點導致甲河全年會有兩次凌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吉首市為湘西州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位于湘、鄂、渝、黔四省市邊區中心,年降水量1440.5毫米,日照1382.5小時。下圖為我國苗族聚居區之一。苗族服飾及其著裝習慣深受所生活區域的氣候、地形等自然條件的影響。該區域苗族男子日常多穿著對襟短衣和褲筒較寬大的長褲,外出時打“綁腿”。
(1)根據材料一,描述圖示區域的自然地理環境特征。
(2)根據材料三,分析圖示區域氣候條件對該區域苗族男子著裝習慣的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區域的發展一般可分為三個階段:初期階段、成長階段和衰落階段。初期階段主要表現為以傳統農業為主體,成長階段可分為工業化階段和高效益的綜合發展階段。結合圖完成下列各題。
【1】在區域發展的初期階段,下列關于區域內產業結構及產業特征的說法,正確的是
A. 第二產業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產業表現出加速發展的趨勢
B. 傳統農業占較大比重,工業化處于起步階段
C. 工業化的起步源于本階段科技的創新
D. 人地關系的不協調已表現得比較明顯
【2】在區域發展的成長階段,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第二產業始終占絕對支配地位,第一產業比重不斷下降
B. 第一產業產值不斷下降,第三產業產值不斷上升
C. 成長階段后期,第三產業比重超過第二產業,從而導致區域走向衰落
D. 人地關系越來越不協調
【3】圖中A、B、C各點分別代表區域發展不同時期的產業結構特征。從區域發展的過程來看,其正確的順序是
A. A-B-C B. B-C-A C. C-A-B D. B-A-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三門峽水利樞紐是新中國第一個大型水利工程,也是新中國治理黃河的第一個大型工程。讀咸陽—潼關河段縱坡剖面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三門峽水利樞紐對黃河下游的治理所發揮的主要作用有
①防洪 ②減少水土流失 ③減緩河床抬高速度 ④有利于建設高耗能工業為主的綜合型工業基地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三門峽水利樞紐對渭河平原造成的不利影響是
A. 潼關水位下降,河流下切深度增加
B. 地下水水位上升,土壤鹽漬化現象嚴重
C. 加快渭河凈化速度,提高水質
D. 有利于發展航運,促使渭河平原的工農業產品向東輸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近日央視熱播的《綠水青山看中國》第2集中,介紹了“作為中國文化地理的獨特坐標,壺口瀑布在寒冬季節,卻是令一番景象。兩側巖壁上結滿晶瑩的冰掛,層層疊疊,倒懸的冰柱最長可達十幾米”。冰掛是嚴寒季節里空氣中過飽和水汽遇冷附著于地面物體凝結而成。讀下圖(左)“黃河壺口瀑布位置”和下圖(右)“冰掛美景圖”,回答下面小題。
【1】黃河壺口瀑布的冰掛美景形成的原因,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冬季黃河水溫低,飛濺的浪花在兩岸的巖石和護欄上凝結而成
B. 地處河谷,風力強勁,利于水汽凝結成冰掛
C. 黃河中游氣溫持續下降,瀑布傾瀉而下,冒起的水霧迅速凍結而成冰掛
D. 氣溫回升,水汽大量蒸發,遇兩岸的巖石和護欄上凝結成冰掛
【2】據調查,“黃河水變清了”,有專家認為生態平衡可能因此遭破壞,不能作為依據的是
A. 黃河沖積平原面積減小 B. 黃河鯉魚生活習性受到影響
C. 地下水位下降 D. 改良土壤的能力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江蘇省地圖”、“興化垛田油菜花景觀圖”和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資料:江蘇省興化市的先民在沼澤高地上壘土成垛,形成垛田。如今當地人在垛田上種植油菜,盛開的油菜花在水面上形成金色花海,吸引了八方來客。
(1)江蘇省的海陸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其氣候特點是________。
(2)圖所示垛田景觀形成的自然條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該地農業的特點有 (選擇填空)。
A. 機械化程度低 B. 商品率低
C. 大農場經營 D. 農產品面向國際市場
(3)實現垛田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有效措施有________(選擇填空)。
A. 不斷填埋沼澤,擴大油菜種植面積 B. 發展水產品加工業,實現多種經營
C. 保持農業特色,適度發展觀光農業 D. 推行大型機械耕作,提高作物產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下圖,回答下列各題
【1】下列關于我國自然地理要素的分布規律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地貌從西向東表現為山地——高原——平原
B. 氣溫無論冬夏均由南向北遞減,等溫線和緯線大致平行
C. 降水量從東南向西北遞減
D. 河流水量從北向南依次增大
【2】關于C地區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地勢高、氣溫低是其主要自然特征
B. 青藏高原全部位于非季風區
C. 區內尚無鐵路,陸上交通依靠公路
D. 是黃河、長江、珠江等大河的發源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年降水量僅200mm左右但蒸發量達1600mm的銀川平原,因黃河貫穿,湖泊眾多,加之賀蘭山的“守護”,盛產稻米、枸杞等名特優產品,有著“塞上江南”的美譽。下圖為銀川平原及周邊區域圖及該區域地貌景觀示意圖。
(1)賀蘭山被稱為銀川平原的“守護神”,分析其原因。
(2)近年來,寧夏在銀川平原打造枸杞特色農產品產業帶。試推斷其依據。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