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根據材料,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 2016年9月《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正式發布,長江經濟帶的發展將率先在保護沿江生態環境、發揮黃金水道優勢、促進產業有序轉移等重點領域取得進展。
材料二 左圖為長江經濟帶的兩大城市群分布示意圖,右圖為長江下游濕地類型餅狀圖。
(1)安徽省、江西省主要承接來自于長江三角洲的 型產業;相關產業的轉入,在促進兩省產業升級的同時,在土地資源方面會產生 的負面影響。
(2)長江經濟帶經濟合作的表現一般是上游區域向下游區域輸出 ;下游區域向上游區域輸出 。
(3)長江下游占比最大的濕地類型是 ,圍墾、污染和 (自然因素)是其濕地減少的主要原因。長江中游湖泊面積減小, (增強或削弱)了對長江干流的調蓄功能。
(4)從社會經濟方面,簡述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的優勢條件。
【答案】(1)勞動力(資源)密集 耕地減少(占用優質土地) (2)資源(能源、勞動力) 資金(技術) (3)近海岸濕地 淤積(泥沙沉積) 削弱 (4)交通便利;農業基礎好;國家政策支持
【解析】本題以長江中下游及城市群分布為區域背景,考查我國產業轉移的一般規律及對區域地理環境的影響、濕地類型價值及在開發利用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城市群發展的區位條件。
(1)與長江三角洲相比,安徽江西經濟水平低,勞動力資源更加豐富廉價,自然資源也更豐富,沿海地區的企業為尋求廉價資源和低成本,會向內地遷移,這種類型的產業轉移,在促進欠發達地區發展的同時,也會大量占用耕地等優質土地資源。
(2)在區域經濟合作過程中,科技信息和人才的聯系日益密切,通過合作實現相互發展,長江上游區域相對下游區域具有資源、勞動力等優勢,而下游區域具有資金技術等優勢,這種優勢互補實現了合作方的“雙贏”。
(3)結合長江下游濕地類型餅狀圖的信息可直觀判斷近海岸濕地是長江下游占比最大的濕地類型,下游地勢低洼,水流速度緩慢,流失沉積作用顯著,使部分濕地內泥沙淤積嚴重,濕地面積縮小,而流域內湖泊面積減小使其對長江干流水量的調蓄功能減弱。
(4)結合材料可判斷國家制定《發展綱要》屬于政策支持,通過對經濟帶的促進來帶動中游城市群的發展,同時長江中游城市群是聯系我國南北和東西的重要紐帶,水陸交通發達,再次中游的洞庭湖平原、鄱陽湖平原和江漢平原歷來是我國重要稻米產區,農業基礎好為城市群發展提供物質支持。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1)~(3)題。
材料一:中亞部分地理事物分布圖
材料二:阿姆河上游某水文站數據
(1)本地區主要氣候類型是 ,阿姆河上游主要補給方式是 。
(2)本地區水資源主要集中于東部,試分析其原因。
(3)指出圖示平原地區最突出的生態環境問題,并分析其產生的自然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人類對海洋的探索經歷了18世紀以前的海洋探險階段、18世紀開始到20世紀30年代的全面認識海洋的階段和20世紀50年代以來的全面、系統、科學解釋海底地形、海洋的成因以及海陸間、海—氣間的相互作用過程等三個階段。
請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題。
海洋研究的意義是( )
A. 了解地球的演化過程,揭開許多地球之謎
B. 溝通各大洲、聯系各國家交通要道
C. 體現海洋的戰略價值
D. 促進海洋漁業資源的開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下圖,回答下面小題:
【1】如果AB線表示回歸線,丁、乙都位于太平洋,判斷甲乙兩圖的洋流的名稱( )
A. 甲為秘魯寒流 B. 丁為北太平洋暖流
C. 丙為千島寒流 D. 乙為西風漂流
【2】圖中易形成漁場的是:
A. 丁與甲的交匯處 B. 乙處 C. 甲處 D. 丙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由長城站往東,依次經過的大洋是( )
A. 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B. 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C. 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D.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據溫州市11月5日前后幾天的天氣變化資料統計圖,回答下列各題。
【1】這次天氣變化過程最有可能是由( )
A. 冷鋒造成 B. 暖鋒造成 C. 反氣旋造成 D. 氣旋造成
【2】這次降水的形成原因是( )
A. 氣流下沉造成 B. 氣流對流上升造成
C. 暖氣團主動沿鋒面爬升造成 D. 暖氣團被迫抬升造成
【3】此天氣系統易造成( )
A. 我國南方春季陰雨綿綿的天氣
B. 我國北方地區的夏季暴雨
C. 東南沿海的臺風天氣
D. 長江中、下游地區的伏旱天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甲、乙兩地分別位于我國兩大地形區中。請根據下表所提供的相關資料,回答下面小題。
【1】甲、乙兩地所在的地形區分別是( )
A. 云貴高原、成都平原 B. 黃土高原、華北平原
C. 青藏高原、四川盆地 D. 云貴高原、洞庭湖平原
【2】甲地夏季氣溫明顯低于乙地,其主要原因是( )
A. 所處地形類型不同 B. 所屬氣候類型不同
C. 所處海陸位置不同 D. 所處緯度位置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