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生物與地理環境關系圖示20—4,回答下列問題:
(1)在圖中的空格內填上適當的化學元素符號或分子式。
(2)綠色植物在光合作用過程中,從空氣中吸收 ,從土壤中吸收 ,合成有機物,同時放出 。在光合作用過程中,光能轉化成為 能,進人生態系統中流動。
(3)植物的產物是 和 的食物來源,被生物有機體吸收的 ,在有機物被微生物分解的過程中,又以 物的形式歸還到周圍的環境中去,這種有機質的合成與分解過程,稱為 。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20分)
材料1:甲、乙兩幅區域圖。
材料2:凌汛是冬季封河期和春季的開河期,冰凌對河水阻礙,使河水水位抬升而形成的水位上漲現象。
(1)比較甲、乙兩圖所示區域內的相關內容,完成下列表格。(6分)
| 江漢平原 | 寧夏平原 |
自然帶類型 |
| 草原、荒漠過渡帶 |
主要糧食作物 |
| 小麥 |
根據當地問題自然、社會等特點,擬定一個研究性學習課題 | ××地區酸雨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 |
|
(2)試分析江漢平原湖泊面積縮小對周圍自然環境產生的影響。
(3)試解釋黃河在本區河段易發生凌汛現象的原因。
(4)請根據地理環境整體性原理,將乙圖中賀蘭山以西荒漠化自然因素(大氣、水、巖石、土壤、生物等)之間的關系選擇填入下列表格中。
A.下滲減弱,徑流加強、蒸發加強
B.地面變干燥
C.植被蒸騰減弱,空氣濕度減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3屆黑龍江哈三中高三上學期10月月考地理試卷(帶解析) 題型:單選題
讀 “土壤與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關系圖”,回答問題。
【小題1】下列有關生物與土壤關系的敘述,正確的是
A.成土母質與土壤肥力的關聯最密切 |
B.綠色植物促進了土壤的形成 |
C.植物是土壤肥力的唯一來源 |
D.森林根系很深,樹冠高大,直接提供土壤表層有機質多 |
A.亞熱帶森林地區溫度高,植物生長量大,但土壤有機質低于溫帶草原地區 |
B.濕潤地區微生物分解快,土壤有機質含量低于干旱地區 |
C.江南丘陵水熱條件好,紅壤有機質高于黃河三角洲沖積土 |
D.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土壤有機質低于青藏高原寒漠土 |
A.整體性 | B.差異性 | C.共同性 | D.統一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2-2013學年廣東揭陽一中高一下期第二次階段考試地理卷(帶解析) 題型:綜合題
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5分)
材料一:甲、乙兩幅區域圖。
材料二:荒漠化是指發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區及一些半濕潤地區的土地退化,它是氣候變異等自然因素和人類不合理的經濟活動相互作用的產物,主要表現為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例如原來是草場的土地退化為沙漠。
(1)比較甲、乙兩圖所示區域內的相關內容,完成下列表格。(6分)
| 甲:江漢平原 | 乙:寧夏平原 |
自然帶類型 | | 草原、荒漠過渡帶 |
主要糧食作物 | | 小麥 |
根據當地自然、社會等特點,擬定一個研究性學習課題 | ××地區酸雨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