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甲、乙兩圖,完成第19~20題。
1.圖中兩工業區發展工業的共同優勢是
①地理位置優勢 ②煤炭資源豐富
③水陸交通便利 ④水力資源豐富
⑤城市人口密集,勞動力素質高 ⑥農業發達,著名的“魚米之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④⑤⑥
2.圖中寶山的主要工業對環境的污染是
①大氣污染 ②水污染 ③ 固體廢棄物污染 ④ 噪聲污染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某研究人員依據我國多年平均氣候資料,按一定方向分別選取了A→F和①→⑥共12個地區,分類繪成甲、乙兩圖。讀圖完成第3~4題。
圖甲
圖乙
3.甲、乙兩圖反映的地理環境分異規律分別為( )
①由赤道向兩極的地域分異 ②由內陸向沿海的地域分異 ③由山麓向山頂的地域分異 ④由平原向高原的地域分異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4.如果某地水熱狀況與D和④地區比較相似,則對該地情況敘述正確的是( )
A.自然帶可能是熱帶草原帶
B.可能是溫帶季風氣候
C.水熱資源豐富,盛產水稻
D.可能是我國重要的甘蔗種植基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讀“我國東部某區域圖”,完成第17~19題。
17.為了加強甲、乙兩村與城市的聯系。擬建兩條公路,圖中八條規劃線中,最合理的是( )
A.②a B.③b
C.④d D.①c
18.鐵路線分布存在著明顯的問題,主要有( )
①穿越河流 ②臨近港灣
③穿越城區 ④坡度太大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19.修建鐵路后城市形態發生變化,下列選項中最有可能是將來城市形態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1屆重慶一中高三上學期第三次月考文綜地理卷 題型:綜合題
(62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下組圖中,甲圖是“歐洲局部區域分布圖”,乙圖是 “烏拉爾工業區(P)圖”。讀圖和材料一,分析完成(1)~(3)問(20分)。
材料:20世紀30~40年代前,俄羅斯的經濟活動重心在西部地區(歐洲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俄羅斯的工業建設向東發展,烏拉爾工業區形成;二戰后,隨著東部地帶(亞洲部分)的開發,烏拉爾逐漸壯大成俄羅斯第三大工業區。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0-2011學年重慶一中高三上學期第三次月考文綜地理卷 題型:綜合題
(62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下組圖中,甲圖是“歐洲局部區域分布圖”,乙圖是 “烏拉爾工業區(P)圖”。讀圖和材料一,分析完成(1)~(3)問(20分)。
材料:20世紀30~40年代前,俄羅斯的經濟活動重心在西部地區(歐洲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俄羅斯的工業建設向東發展,烏拉爾工業區形成;二戰后,隨著東部地帶(亞洲部分)的開發,烏拉爾逐漸壯大成俄羅斯第三大工業區。
(1)讀材料一和甲、乙兩圖,說出與德國傳統工業區N相比,P工業區發展的不同條件(8分)。
(2)讀甲圖,說明M海港交通位置的重要性(6分)。
(3)讀甲圖, 寫出N所在國以西豐富的可再生清潔能源的名稱,并簡要分析該種能源豐富的原因(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