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沒有景物,何來感情”與“沒有感情,何來景物”兩者的根本分歧是
A.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問題
B.是否承認客觀世界的可知性
C.承認世界的本原是物質還是意識
D.是否承認思維與存在具有同一性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下圖,該島國2011年1月出現了60年以來的最低氣溫,同時中部和東部地區經歷反常的持續降雨。拜蒂克洛平均年降雨總量不足1700毫米,而1月1日至12日的降雨量接近900毫米。持續降雨引發大規模洪災。回答下列各題。
【1】該島國屬于
A.東南亞 B.西亞
C.南亞 D.東亞
【2】造成該國東、中部地區此時期大規模降水的主要因素是
A.緯度因素 B.海陸位置
C.大氣環流 D.地形因素
【3】當圖中科倫坡物體正午日影朝南且達最長時期,則此時
①是該國的冬季 ②該國南部海域從東向西的航行的船只逆風逆水
③科倫坡降水多于拜蒂克洛 ④是該地年正午太陽高度最小的時期
A.①② B. ③④ C.①④ D.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南京條約》簽訂后可能出現的歷史情景是
A.清朝官員普遍為政府放棄“閉關鎖國”政策而慶幸
B.中國皇帝認為《南京條約》影響很壞而一直不批準它
C.消息傳到英國,英國商人為中國全境通商舉杯祝賀
D.中國政府派出專員與英國商定進出口貨物的關稅稅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實際生活中,學生要面對和處理自己的學習計劃與學習實際之間的關系,教師要面對和處理自己的教學計劃和教學實際的關系。上述材料體現了
A.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人們在生活和實踐活動中遇到的和無法回避的基本問題
B.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一切哲學都不能回避、必須回答的問題
C.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
D.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貫穿于哲學發展的始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幾種交通運輸方式(鐵路、公路、水運、航空)特征比較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下列交通運輸方式選擇合理的是
A. 甲—從莊河到大連運送5噸活魚
B. 乙—將大同的一批優質煤運往秦皇島
C. 丙—從武漢將5000噸大米運往上海
D. 丁—從莊河到上海參加會議,次日必須出席
【2】關于圖中運輸方式科學的理解是
A. 甲適宜長距離運輸 B. 乙適不宜長距離運輸,但運速很快
C. 丙受自然條件影響最小 D. 丁是中國最重要的運輸方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圖5中左圖為世界某區域圖,右圖為甲乙之間地形的變化過程示意圖(階段一——三為由早到晚),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簡述甲乙之間地形的變化對東部地區自然地理環境的影響。
(2)實地考察發現階段三時期山脈西坡雪線比東坡低,試分析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
(3)丙地所在國從粗放的放牧業發展成為世界性的畜產品供應基地,其農業區位因素發生了哪些
變化?
(4)丙地區目前有大量的荒地,隨著世界人口增長和對糧食需求的增加,有人認為,隨著科技的進
步,該地區有可能成為商品糧生產基地。你是否同意此觀點,請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某工業部門主要工業區位因素變化圖”,回答下面小題。
【1】該工業部門在Ⅰ時期時的主要區位因素是
A. 市場 B. 原料 C. 能源 D. 勞動力
【2】圖示這種工業區位因素的變化對工業布局的影響是
A. 工業布局逐漸遠離原料產地,趨向市場布局
B. 工業布局逐漸遠離市場,趨向原料產地布局
C. 由能源導向型轉變為市場導向型
D. 由原料導向型轉變為勞動力導向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水資源跨區域調配對自然環境的影響有( )
A. 可以改變大范圍的氣候狀況 B. 可以改變徑流的季節分配
C. 可以減少地表水的使用 D. 可以緩解受水區的生態缺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圖1示意某國人口數量和每十年人口增長率狀況,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1】該國
A.環境人口容量小,人口問題突出
B.人口遷入率高,人口數量增加快
C.人口以自然增長為主,增速趨緩
D.經濟發達,人口老齡化十分嚴重
【2】圖2中反應該國2011年的人口年齡結構的序號是
A.① B.② C.③ D.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