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近年來,河西走廊漸漸從我國商品糧基地名錄中淡出,現為我國最大的玉米制種基地。當地制種玉米生產苗期需水少,但在7月中旬至8月上旬的拔節抽穗階段需水量大。下圖為我國玉米制種區分布圖。完成下列各題。
【1】【1】河西走廊淡出我國商品糧基地最可能的原因是
A. 年降水量少 B. 水資源短缺
C. 耕地面積減少 D. 土壤污染加劇
【2】【2】河西走廊玉米制種基地與圖中其它四區相比,正確的是
A. 較①區土壤有機質含量多 B. 較②區夏季水源更為穩定
C. 較③區更適合機械化制種 D. 較④區晝長更長,光照足
【答案】
【1】【1】B
【2】【2】B
【解析】試題分析:
【1】【1】河西走廊位于我國的西北地區,身居內陸,遠離海洋,降水少,水資源成為農業發展的限制因素,商品糧需水量大,不符合可持續發展戰略,因此逐漸淡出我國商品糧基地,答案選B項。
【2】【2】①區位東北地區,黑土廣布,土壤肥沃,河西走廊由于地表植被較少,土壤較貧瘠,A錯;2②為我國的華北地區,季風氣候,夏季降水較多,但夏季風不穩定,降水不穩定;西北地區,夏季冰雪融化成為主要補給水源,誰來那個魚溫度呈相關性,水量較穩定,B對;③地區為我國的河套平原和寧夏平原,地形平坦,面積較大,更適合機械化作業,C錯;④區夏季緯度較高,晝長大于河西走廊,D錯。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關于區域的敘述,正確的是
A. 區域是在地球表面占有一定空間的地區,有明確的界限
B. 區域是自然生成的,以自然的山脈和河流為界
C. 區域可以有不同等級不同類型,區域內部的特征相對一致
D. 區域是人為劃分的,因而區域與區域之間差異不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中國正在醞釀建設第五條能源大通道——中巴鐵路,該鐵路北起中國新疆喀什,南至巴基斯坦港口城市瓜達爾。下圖為“中巴鐵路示意圖”。讀圖,回答下面小題。
【1】修建中巴鐵路將給喀什帶來的有利影響有 ( )
①推動經濟發展②縮短出海距離③改善對外交通條件④改變能源消費結構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利用GIS將中巴鐵路沿線各地理要素進行圖層疊加,可以規劃中巴鐵路線路走向。其中,GIS發揮的主要作用是 ( )
A. 實時定位地理事物 B. 獲取相關地理空間信息
C. 分析處理空間數據 D. 實時監測風速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長株潭城市群位于中國湖南省中東部,包括長沙、株洲和湘潭,三市沿湘江呈“品”字形分布,是湖南省經濟發展的核心增長極。長株潭城市群被評為“中國第一個自覺進行區域經濟一體化實驗的案例”。近年來憑借自身優勢成為珠三角產業轉移的重要地區之一。據此回答下列問題。
(1)左圖中湖泊對當地氣候的影響有______,近年來面積逐漸萎縮的主要人為原因是_______。
(2)湖南張家界的石英砂巖峰林地貌世界罕見,以棱角平直的高大石柱林為主,以及深切嶂谷、石墻、天生橋、方山、平臺等造型,被譽為中國最美的山岳。該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3)長株潭城市群承接珠三角產業轉移的有利區位條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據右圖表,說出湖南省工業結構的特點_______?可能帶來哪些問題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某企業以循環經濟的新觀念建立的循環經濟產業鏈示意圖。讀圖回答下面小題。
【1】我國甘蔗主要分布在
A. 四川盆地、河套平原、三江平原 B. 四川盆地、云貴高原、兩廣丘陵
C. 黃土高原、東南丘陵、華北平原 D. 云貴高原、河套平原、松嫩平原
【2】該產業鏈
A. 實現了廢棄物的零排放 B. 提高了糖的產量和質量
C. 主導產業是造紙和發電 D. 實現了生態、經濟、社會效益的和諧統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根據國家防總《關于三峽水庫2016年試驗性蓄水實施計劃的批復》要求, 2016年9月10日正式啟動三峽水庫2016年175米試驗性蓄水(壩高185米),三峽水庫9月30日蓄水位原則上按162米控制,10月底或者11月份爭取蓄至175米。結合所掌握的知識,完成下列問題。
(1)三峽水庫大壩在此選址的原因。
(2)分析三峽水庫在此期間蓄水的原因。
(3)利用熱力環流的原理,分析夏季三峽庫區和周圍地區的局部氣候差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二孩是指育齡婦女生育的第二個孩子,圖1為2015年我國某城市育齡婦女生育率和二孩生育率曲線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一孩生育率對生育率曲線的影響最大 ②平均初婚年齡對二孩生育率影響不大 ③二孩生育率與人口自然增長率負相關 ④二孩生育率與社會經濟因素密切相關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氣候舒適度是為了從氣象學角度評價不同天氣/氣候條件下人體的舒適狀態而制定的生物氣象指標。氣候舒適度的影響因素包括氣溫(16-24℃,是人體感覺舒適的范圍)、風速、溫度、日照時數、晝長等。讀“19 61- 2010年中國大陸部分省份全年和四季的氣候舒適期(單位:天)排名情況表”。完成下列各題。
【1】甲、乙、丙、丁表示的省區依次是
A. 滇、瓊、藏、黑 B. 瓊、滇、藏、黑
C. 瓊、滇、黑、藏 D. 滇、瓊、黑、藏
【2】氣候變暖使夏季舒適期天數更接近的省份是
A. 甲和乙 B. 甲和丙 C. 乙和丁 D. 丙和丁
【3】丁省份全年舒適期最短的主要原因是
A. 海拔高,氣溫低 B. 緯度高,氣溫低
C. 冰雪覆蓋,道路濕滑 D. 晝長夜短,日照時數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