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正太鐵路(太原一石家莊)是山西省最早的一條鐵路,穿越多條河流,與盧漢鐵路(盧溝橋一漢口)交會于石家莊。正太鐵路修建時的窄軌(1米寬)與采用國際標準軌(1.435米寬)的盧漢鐵路不一致。下圖為1907年中國北方部分鐵路分布圖。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1】正太鐵路修建時,采用窄軌的原因有
①所經地區地形地質條件復雜 ②穿越多條河流
③當時施工技術較低 ④(清政府)投入資金有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早期正太鐵路與盧漢鐵路軌道寬度不一致對石家莊發展的影響最可能是
A.加速發展 B.阻礙發展
C.沒有影響 D.無法推測
【3】北京市某中學地理興趣小組的日記中記錄:“8日,天氣晴,當地時間18點整,太陽在我校西面的山上消失。”該日所在的月份可能是
A.11月 B.1月 C.3月 D.5月
【答案】
【1】D
【2】A
【3】D
【解析】
【1】正太鐵路修建時,采用窄軌的原因有所經地區地形地質條件復雜,①對。根據材料可知,穿越多條河流,②對。當時施工技術較低,③對。(清政府)投入資金有限,④對。D對。
【2】讀圖,石家莊地處正太鐵路、盧漢鐵路交匯處,正太鐵路的窄軌與盧漢鐵路的國際標準軌不一致,進出山西的所有物資必須在石家莊重新裝卸和轉運,成為晉冀間物資轉運樞紐,工商業隨之迅速繁榮,加速其城市發展,A對,B、C、D錯。
【3】該興趣小組位于北京,根據材料中“8日,天氣晴,當地時間18點整,太陽在我校西面的山上消失。”分析,若西側為平地,則太陽還沒有落山,判斷當地該日晝長夜短,為北半球的夏半年。四個選項中只有5月8日符合條件,D對。其它月份不符合晝長夜短條件,A、B、C錯。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浙江省某河流示意圖,圖中水質測站右側標注某時期該測站水質情況(從Ⅰ—Ⅱ—Ⅲ—Ⅳ—Ⅴ,水質依次變差,其中Ⅴ為水質最 差)。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1)說明甲到丙河段水污染程度變化情況,并分析原因。(6分)
(2)水體富營養化會導致魚類死亡,請分析其發生過程。(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甲圖為印度局部地區等降水量線分布圖,乙圖為該區域農業土地利用類型分布圖。讀圖,回答下列各題。
【1】讀甲圖,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M地終年受副高控制,降水量小于200 mm
B. 該區域降水量自西向東逐漸增加
C. 受西南季風影響,印度各地降水集中于夏季
D. N地處于背風坡,降水量小于500 mm
【2】印度棉花種植區主要分布在乙圖的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下列關于所示區域產業分布說法正確的是
A. P城是印度重要的海鹽生產基地 B. Q河由于流經山區,航運價值小
C. 乙圖③帶是印度畜牧業分布區 D. 孟買是印度主要的麻紡工業中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世界部分國家二氧化碳排放總量和人均排放量圖”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注:圖形大小表示的是各國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大小)
【1】有關二氧化碳排放敘述正確的是( )
A. 人口大國的人均碳排放量大 B. 發達國家的人均碳排量較大
C. 城市化速度與碳排量呈正相關 D. 各國應承擔同等的碳排放責任
【2】當前我國應采取的二氧化碳減排措施主要是( )
①開展植樹造林 ②減緩工業化進程
③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④開發新能源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某地工農業布局規劃圖上,從區位選擇合理的角度,將下列農業部門和工廠布局在圖中并說明其理由:
(1)農業區位(A、B、C、D)
①乳牛業布局在區,理由是:。
②花卉業布局在區,其理由是:。
③果樹種植業布局在區 ,理由是:。
(2)工業區位(E、F、H、G)
①鋼鐵廠布局在區,理由是:。
②自來水廠布局在區, 理由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我國東北某市城區分布圖和多年平均風向玫瑰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該市計劃建設一個熱電廠,應布局在圖中( )
A.甲處 B.乙處 C.丙處 D.丁處
【2】圖中濕地的主要作用是( )
A.該市的主要水源
B.吸附空氣中的塵埃,吸收有毒氣體,是該市的空氣凈化器
C.增加該市的空氣濕度和溫度
D.減少該市生產、生活產生的廢棄物
【3】目前該市面臨資源枯竭的威脅,應采取的措施是( )
①引進外資,大力發展出口加工工業
②關閉原有工廠,禁止開采資源
③增加科技投入,提高企業創新能力
④加快旅游業等服務業的發展,促進其第三產業的發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圖9為“我國2001年-2012年水稻種植面積與產量的變化圖”,據此完成下列各題。
【1】2001-2012年間,我國水稻
A.種植面積在不斷增加
B.總產量持續增加
C.單產量明顯增加
D.總產量與種植面積變化一致
【2】2001-2012年間,水稻產量重心由(30.2°N,114.4°E)移至(31.5°N,114.8°E),其主要原因是
A.市場的變化
B.區域產業結構調整
C.勞動力遷移
D.東北機械化水平提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中國制造,這張年輕的面孔正在失去魅力,在新一輪產業升級中“哭泣曲線”已漸行漸近?鐕髽I曾從歐洲到美國,到日本,到臺灣,到中國內地,現在他們卻選擇去東南亞,去非洲。讀下圖完成下列問題。
【1】根據“哭泣曲線”的原理,最有可能撤離中國的外資企業是
A. 高檔服裝 B. 可口可樂飲料 C. 電子裝配 D. 飛機制造
【2】要擺脫“哭泣曲線”的影響,中國同類產品的生產企業今后發展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 降低能耗、工資和土地成本 B. 改善基礎設施,依靠政府的資金、技術支持
C. 加強設計、研發,提高自主創新水平 D. 實行地方保護主義,保護外資企業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