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由于板塊運動地中海面積不斷擴大 | |
B. | 澳大利亞大陸的地殼比較穩定 | |
C. | 圖甲正確反映了②山脈的形成過程 | |
D. | ③海域處于亞歐板塊與非洲板塊的張裂處 |
分析 板塊相對移動,彼此碰撞或張裂,形成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在大洋板塊和大陸板塊聚合帶,大洋板塊俯沖到大陸板塊之下,并形成深邃的海溝;大陸板塊受擠上拱,隆起并形成島弧和海岸山脈.在兩個大陸板塊碰撞處,則形成高大的山脈.例如,喜馬拉雅山脈就是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碰撞形成的.在板塊張裂地區,常形成裂谷或大洋中脊,例如東非大裂谷、大西洋中脊等.
解答 解:地中海位于亞歐板塊與非洲板塊的消亡邊界,面積在縮小;③海域是紅海,處于印度洋板塊與非洲板塊的張裂處;甲圖中②山脈是南極洲板塊向美洲板塊俯沖形成的;澳大利亞大陸處于印度洋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
故選:B.
點評 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了板塊構造和構造地貌,解題的關鍵是從圖中獲取信息并調用相關知識進行解答.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①②③ | B. | ①②④ | C. | ②③④ | D. | ①③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嚴重缺水地區以及生態脆弱地區 | B. | 灌溉便利的成都平原 | ||
C. | 適宜大型機械化耕作的松嫩平原 | D. | 科技水平高的京津地區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1950~1960年,城市化進程變慢 | B. | 1960~1970年,城市化水平較高 | ||
C. | 1970~1980年,城市化水平降低 | D. | 1980~2010年,城市化進程較快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海草大量被魚類作為餌料 | |
B. | 當地居民改善了住房條件,以修建磚混樓房為主,對海草的用量在大幅度的減少 | |
C. | 近海環境受到嚴重的污染,不利于海草的生長 | |
D. | 淺海地區已經被人們全部填海造陸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