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暑期,某中學地理興趣小組在華北地區某城市附近進行社會調查,并根據調查結果繪制圖A、圖B。據圖回答下列小題
【1】(本月所學知識)圖A中,四地最有可能成為高級住宅區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本月所學知識)圖B為興趣小組繪制的“城市熱島效應強度示意圖”,若縱坐標代表城區與郊區溫度差,則橫坐標不可能代表的是
A. 建筑物面積 B. 人口數量 C. 工業化程度 D. 綠地面積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我國五省(市、自治區)人口撫養比統計圖(圖中數據來自2014年中國統計年鑒)。人口撫養比是指非勞動年齡(14歲及以下與65歲及以上)人口數與勞動年齡(15-64歲)人口數之比。人口總撫養比小于50%的時期為人口紅利時期,人口紅利時期,勞動力資源比較豐富,有利于社會經濟發展。據此回答下列各題。
【1】圖示階段,社會負擔較輕的省(市、自治區)是
A. 北京與浙江 B. 北京與廣東 C. 廣西與廣東 D. 安徽與浙江
【2】圖示五省(市、自治區)中,人口遷移拉力最強的是
A. 浙江 B. 北京 C. 廣東 D. 安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孫中山指出:“能開發其生產力則富,不能開發其生產力則貧。從前為清政府所制,欲開發而不能,今日共和告成,措施自由,產業勃興,蓋可預見。”以上論述旨在
A.肯定實業救國論的積極意義
B.批評實業救國論存在的不足之處
C.強調共和是實業救國的前提
D.探討思想解放與社會變革的關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長三角地區已經初步形成了以上海為中心、南京和杭州為副中心的長三角大都市圈空間圈層城市體系。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1】(常考點)圖中南京都市圈中的城市按等級可分為( )
A. 2級 B. 3級 C. 4級 D. 5級
【2】(常考點)根據中心地理論,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 揚州市比杭州市提供的服務種類少
B. 蘇州市是上海都市圈的經濟中心
C. 城市體系中上海市的服務范圍最大
D. 寧波市比德清市的服務功能更全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為世界某區域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各題。
【1】
①自南向北流 ②導致流經海域海水等溫線向南凸出
③使沿岸增溫增濕 ④利于海洋鹽場的形成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2】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全球變暖引起的后果有( )
①熱帶半干旱地區可能變得更加干旱, 而熱帶北緣的橡膠咖啡免遭凍害
②溫帶地區糧食產量下降
③溫度帶向高緯移動
④高緯地區作物生長期延長,糧食產量增加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甲、乙兩圖分別是“某市城市化過程及該市距市中心地租水平變化圖”。讀圖回答下列各題。
【1】圖甲反映了該城市可能( )
A. 出現逆城市化現象 B. 出現再城市化現象
C. 出現郊區城市化現象 D. 出現大量衛星城
【2】若圖乙箭頭方向表示數值增加,則圖中b地最可能( )
A. 位于舊城中心區 B. 位于遠郊地區
C. 位于新工業區 D. 位于城市環行道路沿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反映的是2001~2011年我國東部某市人口變化情況。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各題。
【1】(本月所學知識)從該市這幾年人口發展的實際狀況看,該市的人口增長模式最可能是
A. “高高低”模式 B. “高低高”模式
C. “低低低”模式 D. “低高低”模式
【2】(本月所學知識) 2009年以來,該市人口自然增長率下降而總人口卻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①人口平均壽命延長,老年人口增多
②經濟快速發展,外來務工經商者增多
③出生率上升,少兒人口增多
④高校擴招,學生數增多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